千钻公会

怎么成为聚会谈话高手-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和创业者的沟通心得

2018-11-18  本文已影响472人  Tonytoni

这篇文章是一场饭局引发的。

某日,在一场畅快的聚会之后,我发现caddy是一位沟通高手。而当时自己正在苦苦思索,如何提高多人聚会的说话能力。于是乎,邀请她总结自己关于聚会沟通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Caddy,成都女子,沟通和销售高手。曾任某知名上市公司西南区负责人,后自己创业,项目涉及大数据和K12教育。


我小时候是个话痨,每天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多想说的,上课说,下课也说,前后座说,左右座说,小声说,传纸条说。经常老师在上面讲得声嘶力竭,我在下面讲得口沫横飞。

我们小学有条规矩,上课被老师点名,就要罚扫地。于是我足足扫了6年的地,生活委员每天只需要再派一个人跟我搭伴即可。到后来,他干脆把我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用个白粉框圈起来,就像电视剧字幕里,那些过世的人一样。

尽管表达欲这么强,但是,一公开说话就完蛋。

大学的毕业答辩,尽管我准备了很久,对着镜子练习了很久,轮到我上场的时候,从开场就卡住了,结结巴巴地讲了五分钟,最后我给评审老师们鞠了个躬,说,对不起各位老师,我实在讲不下去了。然后跑下讲台,踢翻了一个凳子,以光速冲出了教室。

这成为我的至暗时刻,从此我开始关注说话这件事。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陌生人协作的时代,经常需要和从没见过面,或者只见了一两面的人协作。我发现,有很多人,敏于行而讷于言,在这种机会中,总是不善于表达,很难引起关注。而另一些人,则很轻易地只见一面就收获一个朋友,参加一次饭局就获得帮助。这其中的是有原因和规律可循的。

当然,能否构建人脉达成协作主要是看双方的可交换价值、观念、机遇等等因素,我假设这些前提都具备,说话或者说交流的能力,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杠杆能力。

大多数时候,能说≠会说,聊天≠谈事,公开说话不紧张≠好演讲

说话是个好工具,怎么把话说了,把事办了,跟陌生人说话、交朋友、扩大影响圈,是值得一生去精进的事情。我这里胡扯一篇,算是愚者千虑,偶有一得(好长的开篇,不写够两万字都对不起自己)。

在我看来,这件事分为单体技能和群攻技能,要好好说完,怕是20万字都不够,好在我只想写一篇小文(担心两万字的童鞋可以按按心口继续看下去了啊),所以我只想说单体技能的一个基础逻辑,和群攻技能的一个场景。

一、单体技能

我个人觉得,人和人之间交流,从内容看,分为公开信息,个人信息,私人信息私密信息4个层级,这4个层级是逐渐上升的。

公开信息就是指人人都能谈论的信息,比如天气、范冰冰、足球,能够谈论这些信息的,算认识。

个人信息就是指跟自己相关的公开信息,比如哪儿的人,多大、学的什么、做哪一行、有没有结婚、孩子多大,能够谈论这些信息的,算熟人。

私人信息就是更精确的个人信息和一些公开事件看法感受,比如家庭地址、手机微信、近期的活动、某一件事的看法,能够谈论这些信息的,算朋友。

私密信息是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之间才会分享的信息,比如烦心事,感情问题,男人的收入,女人的年龄,共同朋友的事情。这类信息还有个特点,以分享感受为主。能够谈论这些信息的,算密友。

人和人之间信息交流的目的有两个,获取信息和增进互信。

这两个目的互为因果。因为信息的传递是被过滤的,会产生变形,高的互信会减少信息过滤变形,从而使信息最大量地被接受。也就是说“我不假思索相信你,以及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越高的层级关系,代表越高的沟通效率。

如果要让刚认识的人相信你一件事,不写个50页PPT,花上几个月,找上几个人信用背书搞不定,但如果要让密友相信,一通电话即可。

所以,单体技能而言,就是主动升级的过程。从讨论天气,过渡到了解对方信息,过渡到加对方微信、并在微信上和TA互动,过渡到跟TA分享感受。核心在于“主动”,如果漫无目的,也能慢慢升级上来,可是效率要低很多。精准确定谈话内容的层级,评估双方关系,作出合理的主动引导,是提高效率的关键,也是难点,需要反复练习。

这是交朋友的不二法门,其实,这也是交异性朋友的不二法门。有很多PUA(Picking Up Artist-搭讪专家)也用的是这个路子,当然他们更讲究,需要若干心理学的精妙方法作为辅助。

我不是鼓励你做PUA,但是,了解到这一个逻辑,我们在跟朋友相处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就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去转换话题,知道怎么接应对方的话题,可以避免“交浅言深”的尴尬,还可以效率更高地交朋友。

以上就是单体技能的基础逻辑,以这个逻辑打底,我想说说对群攻技能的理解。

二、群攻技能

群攻有很多场景,有开会、上课、出游等等。我想说一个高频场景,就是饭局。

中国特色的饭局,是一个社交工具,它的目的是增进互信。组织好饭局,需要做到如下四点:懂规矩、敢表现、按套路、有组织

先说一下中式饭局的规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