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的任务
五一还未到,但是它的用途已经无限的扩大了起来。
劳动节的即将出现,使周边的人都在做着有别于平常的一些准备。
有的人做旅行攻略,有的在准备一次促销活动。有的人因为它的存在,相关的工作不能在那段时间完成,正在提前感受着扑面而来的任务压制。
我显然属于后者,旅行什么的是不可能的,能在沙发上躺着看两眼《地球脉动》就已经足够奢侈了。
又到了每周去一次的另一个地方,另一栋楼,另一间办公室呆上半天的时候了。
这回,在多次、多角度的自我暗示乃至明示下,我终于将水杯带了过去。
我的办公桌、椅子仍旧被擦得一尘不染,我心里不自觉地,又盈满了感激之情。我不在岗的日子里,总是不知不觉地领受着这位新同事体贴入微式的无声关怀,何其荣幸。
后来才知道,我的老师也是她的老师。
原来是学姐。
为了做好五一休假的准备,大家都把任务提前了,无论是单位还是供应商,要与他们打交道的话也得跟着赶着,亦步亦趋。
这两天,我也是连续接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自己本身的工作加上兼职的几乎同一时间直面而来。
这边的工作,好在上个星期下班时,自己主动留下来把最后收尾的工作提前搞定了,不然这回还得一头扎进海量数据里沉浮着。
由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所要完成的工作量不能确定,我索性趁刚好空闲下来的当下,把接收到的工作任务进行一次系统的安排。
在现实工作中,按照自己的偏好设定的工作任务,往往更容易达成,也可以获得最佳结果。有的人喜欢把困难的事情先做掉,即按照先苦后甜的理念,来确保任务完成的稳定性。我想,那应该是内心强大的,果敢、坚毅人才能做得到的吧。
对我来说,我在完成一项繁重且复杂又耗时的任务前,往往像运动员开跑前先热身一样,先做一件容易又不耗神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像引子一样,可以让人慢慢地进入工作状态。
如果没其他事可做,也可以就任务本身,从最简单处着手。实在不行,就想到什么做什么吧。就像这篇文章一样,想什么就写什么,写到这里连题目是什么都还没确定。不写到最后,不回过头来看,我也不知道主题是什么。
区别优先顺序,制定一个详尽的任务执行计划是每个人都会做的,只是能不能执行却是重点。
这让我想起了夏尔,他靠自己非常努力的用功,学习也才在班上保持中下水平。可惜的是,到了三年级,他父母却要他退学,转而去学一堆令他头昏脑涨的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剂学、化学……每一样都如天书,令他两眼发黑。
不过即便是天书,他仍刻苦地准时去上课,笔记本更是记了一本又一本。看来,他想学好功课的决心还是很大的。只是在他的认知里,好像除了这么全力以赴去学习外,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直到有一天,他马虎了一下,便“自然而然地摆脱决心的束缚”。这重大的改变,起因是有一次,他没有去实习,第二天,又没有去上课。那是一旦尝到了偷懒的甜头,就再不愿意出来学习了。
可想而知,他后来的医生考试自然是彻底失败。
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制定了计划,就要遵循一定准则,不允许找借口随便降维。
更要注重劳逸结合,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属于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决战考场、职场,决胜人生。
我的“劳动节”过的就是字面意思。
《玲梓的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