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起源
静坐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仿佛超脱于世界之外,纵然从小无数次跪倒在他跟前,也未有这一刻的亲近。时光扭转至2500年前,静坐在这里的男人,便是乔达摩悉达多。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他不是上帝或众神,也不是耶稣或先知,作为一个无神主义者,我最好还是把他看作先哲或圣人。菩提树下的觉醒,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刻之一。而这一切,只不过缘起于一位王子对世界的怜悯之心。
王子的觉醒
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的故事,耳熟能详,母亲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产下他七天后去世,但这并不影响王子获得幸福的人生,在宫中衣食无忧,从小学习文化武艺,并在16岁后过上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产下一子。
幸福生活并没有禁锢王子,29岁那年,外出巡游,路遇老病弱死者,感受到生老病死世间烦恼,常思索却不得其道。终于,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里,他月夜而走,出家修道。
褪去王子的外衣,悉达多遍访名师,虽然得到一些禅定状态,却仍然觉得不是解脱状态。已经难以找到老师的悉达多五比丘开始了长达6年的苦行,忍受饥饿痛苦。却悟到苦修并不是正确的方法,他到河中洗去6年的尘垢,并接受牧羊女供养的糜乳。
恢复体力后,独自前往菩提迦耶菩提树下,中道修行。悉达多盘腿而坐,冥思苦想,终于彻底觉悟,立身成佛,这一年,他35岁。
佛教的创立和早期传播
悟道后的释迦摩尼,找到了之前的五位比丘,在鹿野苑第一次讲法,五位比丘心悦诚服,皈依佛法。这一刻,佛教三要素,佛、法、僧,也就是宗教所必需的领袖、理论、信徒,全部集齐。佛教,正式成为一种宗教存乎于世。
五比丘后,千二百人纷纷加入僧团,在之后的45年人生,释迦摩尼走遍北印度,度化众生,直到80岁那年,在拘尸那迦涅槃。
走向世界起点
纵然佛陀在世期间,佛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传播,但佛教始终还是一个地方性的宗教。直到阿育王的出现。
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利用武力基本统一印度。但在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俘虏15万人,杀戮10万人,伤亡数万人,亲眼目睹惨状的阿育王深感悔悟,从而放下屠刀,从一个战争狂人,转变成了佛教最好的推广使者。
赎罪也好,治国也罢,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专注佛礼、广修寺庙、编撰佛经、弘扬佛法,不仅在本国境内到处树立刻有佛法的柱子,还派使者前往斯里兰卡、希腊、埃及和叙利亚等地传播佛法。佛教,迈出了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之后的世界,我们已经很清楚,进入斯里兰卡的佛教,进而传至东南亚;进入巴基斯坦、阿富汗的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到达中国、朝鲜、越南,并东渡日本。还有一支进入西藏,深深的影响了青藏高原,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现在,佛教更是以东方神秘形态的禅道和冥想等方式,流行欧美。
佛教学说对后世影响之深远,觉醒者释迦摩尼一定未曾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