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侃先秦6、无力回天
周王室在周夷王同志的带领下,向着下坡一路狂奔,时间:三十年(一说十六年)。
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留千年。
孝王太能干,命不长;夷王不能干,命倒很长。我除了感叹一句周朝气数已尽,还能说什么呢?

终于,几十年如一日浑浑噩噩的周夷王也死了,他的儿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王位传到了周厉王手上,不过厉王可高兴不起来。因为经过他爹的不作为,这王位算是个个结结实实的坑,还是茅坑。
当时,天下的局势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恶心人的地步。同姓诸侯看在亲戚面子上还多少规矩点。而异姓诸侯连形式主义都懒得搞了,直接把王室当空气。最造孽的是远在几千里外的楚国国君熊渠,居然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堂而皇之的占自己的便宜。
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周厉王不得不忍,因为王室的实力实在衰退的太厉害了。在这个拳头大就是大爷的时代,王室只能缩起头来装孙子。
当然,不能出去当大爷的厉王开始找些别的事情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什么事?
作死!
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由于周厉王贪财好利,十分爱钱。于是有一个臣子叫荣夷公的,教唆厉王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国营垄断),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平民进山林川泽谋生。
周厉王听了很中意,置大臣的规劝和平民的反对于不顾,推行了“专利”政策。平民被断了生路,怨声四起,纷纷咒骂。周厉王又派了一个佞臣卫巫于监视百姓,将许多不满“专利”的平民捕来杀死。后来连不少没有发过怨言的平民也被杀死。
厉王的高压政策,使得亲友熟人在路上遇到了都不敢互相招呼,只能以眼神示意(道路以目)。都城变得死气沉沉,周厉王却还自以为得计,得意洋洋地说:“我自有办法叫百姓不敢诽谤我。”
这时大臣召穆公劝戒说:“这样堵住人民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然后采纳其中好的建议。这样,天子处理国政就少差错了。”

周厉王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我是堂堂天子,那些无知的愚民只能遵从我的命令,怎么能让他们随便议论!”仍然一意孤行,实行暴政。
周厉王的暴政使得国人忍无可忍。一天,都城四郊的百姓自发地集结起来,手持木棍、农具作武器,从四面八方扑向都城的王宫,要向周厉王讨还血债。史称“国人暴动”。
周厉王听到由远而近的愤怒的呼喊声,忙命令调兵镇压。可是竟然没有士兵肯听从他的命令。
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农,所有的士兵出身都是农民,而农民则供养着周朝的士兵。现在连农民都已经暴动了,您还能有谁可以被调集呢?”
周厉王这才知道大祸临头,匆忙带着宫眷步行逃出都城,沿渭水朝东北方向日夜不停地逃到远离都城的彘,才建了房子居住了下来。
都城中的平民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极力劝解下,终于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朝廷没有天子,周公和召公便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
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看完这故事,我只想说这故事真是角色鲜明,情节紧凑,主题明确。昏庸贪财的君王、助纣为虐的奸臣、苦口婆心的忠臣、惨遭压迫的百姓一个不差。从作孽到算账,剧情简洁连贯,还善用对话来彰显人物的内心活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最后在高潮的时候打出主题——专制是魔鬼,民主万岁!收工。
好!真好!好的差点连我都信了。
其实这个故事的问题也很明显。在中国西周王朝中央政府所在地上演了一幕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戏码。大家看着不觉得怪异吗?
这感觉就好像在烧饼里吃出番茄酱的感觉一样,要多诡异有多诡异。
不过还好现代考古成果比较多,通过西周文物上的铭文,咱们可以复原一下周厉王在位的那段历史。
从虢仲盨铭、《东夷传》和《竹书纪年》两书得知,厉王三年淮夷大举人侵,直抵洛水沿岸,虢仲与厉王坐镇成周(洛阳),兴兵讨伐。

铭文说: “王命追御于上洛、折谷,至于伊班,长榜载首百、执讯四十,夺俘人四百”。
这说明这时战事已初获胜利。
无簋说:十三年“王征南夷”,因淮夷位于成周之南,故称“南夷”或“南淮夷”。
可见这场战争从厉王三年开始,直至十三年仍未结束。
不过从生盨和鄂侯方鼎可知,这时战场已从成周(洛阳)附近推移到角(即角城,在今江苏淮阴县南)、津(即津胡,在今江苏宝应县南)、桐(在今安徽桐城县北)、雩娄(在今安徽霍丘县西南),贯穿由东而西的整个南淮地区,一直到长江的北岸。
这说明战场主动权已经逆转,周朝正在敌方的土地上进行战略反攻。

接着,鄂侯方又率领东、南地区的邦国发生大规模叛乱。厉王调动周王室的主力军西六师、殷八师前往镇压,战事打得非常激烈,直到最后才击败鄂侯的联军。对此,厉王下达了“勿遗寿幼”(全部杀光)的命令进行报复。
而宗周钟说:“王肇省文武堇疆土,南国子敢陷虐我土。王敦伐其至,伐厥都。子乃遣间来逆邵王,南夷、东夷具见廿又六邦。”
说明经过长期的征伐,东夷、南夷完全臣服,有二十六个部族朝见厉王,对外战争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在这些铭文记载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文献里那个昏庸贪财、愚蠢自大的周厉王,而是一个冷静坚毅,杀伐果断的铁血君王。
对内镇压诸侯,对外讨伐外族。周厉王正试图重新构筑一个伟大强盛、武功赫赫的周王朝。
并且,他做的很成功。
史书记载,连一贯桀骜不驯的楚国国君都摄于王室的武力,自己削去了三个儿子的王号,并向厉王请罪。
鉴于楚国的作风一向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连他都认了怂,就说明厉王已经把棺材板摆在他面前了。
周王室开始重行焕发王霸之气,实力日益复苏,逐渐压制地方诸侯。
其实七百多年后,又有一位君王走上了这条与周厉王不谋而合的武力强国之路,他叫刘彻,史称“汉武帝”。

不过既然走的是一条道,那么他们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同小异:
没钱!
如果说这世界上做什么最费钱,那毫无疑问是打仗了。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像山姆大叔用的巡航导弹,一个就要一百多万,美金!一次就扔十几二十颗,真心实在。那哪里是扔的导弹啊!扔的全是绿油油的票子啊,还是扎成捆的那种,看的我都觉得心疼。
汉武帝是比较有钱的,从一开始就是。他的爸爸、爷爷都是攒钱的好手(文景之治)。尤其是他爷爷汉文帝,经常有想要东西又舍不得钱的记载留下来,作为后世帝王的教育模版。
而周厉王就比较惨了,以他老爹的尿性,没留下债就不错了,你还指望有遗产?
那么,只能自己出去找财路了。
其实汉武帝后期,财政也是被连绵的战事拖得几近崩溃。汉武帝为了筹钱打仗也是也搞了许多经济政策的。比如说盐铁官营(垄断盐铁贩卖),后来还加上过酒。
相比之下,厉王搞的专利也差不多是这个路子,通过行政垄断来快速致富。
但汉武帝这么玩没事,而周厉王这么玩就出事了。
按史书上的说法,周厉王是与民争利,导致民怨沸腾。
这纯粹是扯淡!
跑马圈地这事,后世王朝也没少干,明清的皇庄就是其中的典型。也没见出过什么问题。至于垄断经营啥的,汉武帝干过,后世的皇帝也都干过。哪怕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水电气油也全是国营,没见逼死谁啊?
至于周厉王的另一条罪状——舆论管制,就更奇葩了。我就奇了怪了,难道现代在舆论方面就是放任自流的吗?在中国反党反社会搞分裂的话不能说、在美国犹太人、黑人不能骂、在德国挺纳粹反犹太不能提。
掰手指一算,世界上还真没几个国家不管制言论的?怎么在奴隶制社会,咱中国老百姓的个人自由觉悟就比现代人还高了?
所以说,这些东西都是写给后人看的,别太当真。
周厉王真正的罪状有且只有一个——巩固王权,打击诸侯!
真正不能容忍他的不是什么平民,而正是所有诸侯。他们早已串连到一起,精心策划了针对周厉王的“斩首”行动。
于是,正常的经济政策掀起了极大的民愤。
于是,正常的舆论监管激化了上下矛盾。
于是,平民居然敢自发组织冲击王室。
于是,王都的守备部队集体装傻围观。
于是,激烈的民变在赶走周厉王后又很快的平息。
……
所有的这一切现在都能解释通了。
因为整个“国人暴动”就是诸侯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码,为的是赶走厉王,给后面的“共和行政”铺路。而目的只有一个:
绝对不能让强大的周王室死灰复燃!
在这场较量中,周厉王的结果是惨败。
他最终没能完成振兴王室的梦想,不过这也怪不得他,这个失败的种子其实在他爸爸那里就已经埋下了。
共和十四年,流亡在外十余载的周厉王带着遗憾黯然长逝。
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这也许就是周厉王最真实的写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