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

因为旗袍

2021-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弱水三千zzy

对张爱玲一向不甚关注,没有理由,也不关兴趣与喜好,如若刨根问底,只能归于缘分未到一说。曾看过她的一些散文,一篇小说,终没有在心中掀起太大的波澜,她的故事仅限于她卑微到尘埃里的一段婚恋,个中原委,是非曲直知之甚少,好象未曾开出花来。

一直错以为她是四九年前就去国离家的,没曾想她也经历过建国初年,经历过一段火红岁月,直至一九五二年,才以回香港大学复学的理由申请去了香港。

《浮花浪蕊》里洛贞回忆过罗湖桥的心情,大约也是张爱玲当年跨出大陆时的心情吧,罗湖的桥也有屋顶,粗糙的木墙板上,隔一截路挖出一只小窗洞,开在一人高之上,使人看不见外面……她拎着两只笨重的皮箱,一步一磕一碰,心慌意乱中也像是踩着一硬一软。

为何先留后又去呢?那一刻的决断竟是因为旗袍,这也是我刚刚知晓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准确的应该说是一个真实的经历,让张爱玲的形象一下子在我的心中清晰地立了起来。

上海解放后,夏衍一直很关照张爱玲,这当然是民国才女的盛名并非虚得,夏老自是爱惜人才。面对夏老的一再相邀,她总没积极响应,直至五零年七月二十四日,上海第一届文艺代表大会召开时,夏衍点名张爱玲作为代表,她才公开参与进来。那一天她盛装进入会场,却立刻发现了只有自己一人穿着一身旗袍,其他的人,不论男男女女,都是蓝色或灰色的中山装,五百多人,蓝灰色中山装的海洋里,只有她一袭旗袍,外面还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那样的显眼,那么的众目睽睽。她心中是何感受?何况她又是极其的敏感………

命运于她也许就是这样的,无法两全,极想得到的终是无果。但无论如何,那一片蓝灰色海洋中的一袭旗袍还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尽管当时她的主人曾为之不安,或许还有旁观者别样的眼神,但透过时光的迷雾,那一袭身影终究还是站成了一袭美丽,一道风景,一个传奇。

如果那天她不穿………

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她能提前意识到她的装束会成为全场的唯一,那她一定会选择不到,而不是………这才叫张爱玲。

一九九五年九月十九日,她生前的朋友根据她的遗愿,把她的骨灰撒在了加州附近的太平洋里。至此张爱玲走完了她绚丽而又悲情的一生,五二年的一别之后,她再也没有回来,没有再踏上爱她恋她的那片土地,没有再回到她魂牵梦绕的衣胞之地上海。她留给上海的是一个决绝的背影,一个身穿旗袍的背影,一个特有个性的背影,孤单、瘦俏、楚楚动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