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38 - 启蒙此时:致敬理性,抗争人性

2018-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Tim在践行

最近工作依然繁忙和充满压力,但每晚回家,打开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了解在世界另一头又有怎样新的思想发生,有种“换个脑子”的放松思想的效果。真想给专栏送上“一剂良药”的美名。

本周万老师在解读斯蒂芬·平克的新书《启蒙此时/Enlightenment Now》,重新讨论了“启蒙运动”这一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跳出书本,万老师提出了很有意思的一个解读角度,“启蒙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启蒙运动倡导的那些高大上的概念,今天的我们是否应该做简单的褒扬的解读,亦或者可以启发我们别样的思考?

第一,启蒙运动的四个特点

简单来说,启蒙的意思是开启民智,其中包含了四个关键词。

理性的态度(Reason),代表一种更加理性的思考态度,不仅仅是有思考的能力,而且还要遵循一定的道德与标准。
科学的态度,想想通过一套可行的方法可以获取可靠的知识,讲自己的思想从过去的迷信中解放。
人文主义,重视个体多于重视团队,摆脱过去游牧和封建时代的束缚,重视个人的感受,重视个人的价值。
进步的思想,通过规范与协约,建立起国家,政府,法律,学校,市场等机构,促进整体人类社会的进步。

这一切,听上去都很好,很正确,那是否说明启蒙运动的发生是必然的,而且由它点燃的火焰必会世世代代长久的燃烧下去?

第二,理性的行为其实并不符合人性

对于以上问题的答案,大大出乎你意料之外。其实那些美好的品质,与根植人性深处中的特点是相违背的。

启蒙运动倡导的诸多品质其实是反人性的,现代社会建立起的这套体系,一旦遇到些许挑战,便容易分崩离析。

对此,万老师举了一个《教父》电影中复仇的故事,大意是教父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在美国遭遇了不幸,一开始他寄希望于法律寻求公平,无果之后又转而寻求教父私下替他复仇。教父问他,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来寻求帮助?私下寻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才是我们行事的传统。

当然这个例子有些偏颇,这里想要强调的是,人性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品质,而是千百万年来进化机制在我们行为方法中设定的既有程序。譬如,我们其实并不博爱,我们天性需要区分自我与他人,区分敌我。我们生存的自然与社会体系中也天热存在不平等的体系,资源的分配本来就是不均匀的。

那启蒙运动何以发生,何以对抗人性?

第三,理性不因真正的理解而繁盛


虽然启蒙运动的火花可能是微弱的,但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积聚到快到某个变化的拐点时,启蒙的所有美好品质“生而逢时”地发挥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推动作用。

一个重视理性与科学发展的社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过取得更高的生产力,从而产生正向的推动力。也许当时寻思而动的人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启蒙运动的真正内涵,只是这么一场由思想带动的社会行为风暴就这样席卷了当时的欧洲各国,进而涌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

但追根到底,即使结果是好的,我们依然可能是盲目而无知的

第四,当下的挑战前所未有

循着专栏的内容思考至此,不禁心生凉意。过往以为的因果,不一定是真正的因果;以往以为的归因,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归因。

我们总是依人性的惯性,循势而动,而非循理性而动。而在当今的社会,社会生产力已经富足到了一定的水平,不思考,无作为你也不会饿死,甚至可能依然能过上不错的小日子。

《美丽新世界》那富足而虚无的社会,会不会在AI与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下催生?既然生活早已无忧,既然幸福曲线可能已经进入边际效能下降的区域,我们又何必强求发展,何必强求理性?

如果我是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某个个人,我想我一定非常满足与现在的生活,一点儿也不想谈什么理性,科学,人文精神。想想偶尔能撼动自己的,是否只有一丝微弱的仰望星空的感动?

而又必须付出多少时间才能理解那一丝感动背后的真实含义,数学之美,理性之美,科学思考之美,人类一路走来生生不息传承的力量。

这可能是最美好的时代,但也是最需要意志力的时代,愿仰望星空之心常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