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25岁,我们的黄金时代
18岁-25岁,我们的黄金时代
18岁到25岁是个混乱的年龄段,有些朋友要结婚了,有些朋友要开始读研读博,又有些朋友已经生了小孩,可还有些朋友们依然要遵守家里的门禁时间。
在楼下门卫爷爷那里取快递的时候,他说,你这个年纪是最好的。因为他是外地口音,我又问他一次刚说了什么,老爷爷笑着两眼挤出了皱纹,他说:你还年轻。
我们相视一笑。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人越长大烦恼却越多了?”问这个问题的人有颗童心,还蛮可爱的。
我也很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有时候也不是真的为了寻找什么答案,好像这样才能保留最原始的好奇心,不让它消散。
这个尴尬又复杂的年龄段,既没有勇气成为真正的大人,又不能厚着脸皮以孩子自称。
有部叫《29+1》的电影,它改编自彭秀慧执导的香港大热同名舞台剧,主要讲述即将进入三十岁的两位女性,在面对大部分同龄女性都会面对的困扰时,关于选择的故事。
这部电影里有这么一句话:30年,又叫一个土星周期。即土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据说人们在30岁做出的决定都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都说30而立,30岁可能也意味着:那时的你能够达到相对来说精神独立经济自由的一个状态。
30岁,遥远又触手可及。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写过这么一段话:“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有人感叹三十岁青春渐远,也有人因为二十岁太过稚嫩而被看轻。
我们不可能在二十来岁装出年长的深沉,也不可能足够成熟还保留着那种懵懂。
偶尔看到搬着小板凳坐成一排上晒太阳的爷爷奶奶们,我也感叹:要是一夜之间就变老了,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多好。
妈妈笑着说:傻呀,好好珍惜现在吧。
18-25岁总有一些没来由的焦虑,迷茫,不安。经历着后青春期忙、盲、茫。
18-25岁一边在年长的人面前扮演乖巧好问的后辈,一边习惯着被小妹妹小弟弟叫阿姨的心塞。
18-25岁一半幼稚,一半逐渐变得成熟。
18-25岁,逐渐完成经济上的独立,逐渐成熟,我们的黄金时代,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生活好像从开始工作的时候步调加快。遥不可及的事情好像触手可及。
世界不再是简单的三点一线的坐标,而是错综复杂的点线面。
18–25岁年龄段,日渐学会和人相处的分寸感,不会过分热忱,不会过分冷淡。即使对待不喜欢的人也可以礼貌周到,有人说能够善待和无视不太喜欢的人,并不代表你虚伪,而意味着你内心成熟到可以容纳这些不喜欢。
不变的是,还是喜欢坐在车窗边看着蓝蓝的天空,纯净的云朵从头顶滑过,忽明忽暗。戴上耳机,所有的事情都抛到耳后,只有当下的悠然。
即使见过一些复杂,也仍相信美好。
即使知道芳华易老,也保留最初的美好。
这大概就是我们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