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趣知识管理咨询、职场成长

《我不是药神》:管理的本质是要洞悉人性

2018-07-09  本文已影响8人  热爱生活的达西西

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病,你治不过来的!

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

他就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 《我不是药神》

你的朋友圈,被《我不是药神》刷爆了吗?

点映6小时票房破亿,上映四天票房破10亿,豆瓣电影给出了9.0的超高评价,网上铺天盖地的评论,这就是《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作品。

故事讲述的是,徐峥饰演的程勇本是一个印度神油店的小老板,市井、耍小聪明、生活穷困潦倒。可是父亲天价手术单的出现,让他被迫走上了代理印度仿制抗白血病药的道路,成了一个地道的“药贩子”。

尽管他把500元/瓶的药以5000元/瓶的价格卖到国内,但比起40000元/瓶的进口药来说,患者觉得这简直就是“便宜得不行”的救命药。

程勇的犯罪行为还是被带进了警察局,面对警察的质询,几十个从程勇那里买药的白血病患者默不作声。他们的沉默既是对程勇的“保护”,其实更是对自己的“保护”。

当老奶奶面对着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说:“4万块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3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你们如果把他抓了,等于断了我们的活路,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是啊,谁能保证自己不生病!当这种活生生地、现实的、也许明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最基本的人性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没有可以抗拒。

这部作品直击的是社会痛点,戳中的是人的泪点,拷问的是人性弱点。可见,只有对人本身的深入了解,才能打动人心,获得认可,作品才可能大卖。

这个道理放在管理中是一样的。成熟的管理者要洞悉人性,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这样才能带好队伍,干好工作,做好管理。

认识自己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假如你是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你需要和周围的人形成管理关系,所以你需要知道,你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认识自己不是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要知道,你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人。

了解他人,是管理他人的切入点。有研究表明,人每天都是带着各种情绪开始一天的工作的。情绪是什么?如果把人比作一部手机,那么情绪就是手机的底层系统,而你后天的所有技能,就是装在手机上的一个个app,所以当一个人的情绪出问题的时候,有再多的技能也无济于是。

于是,我们在管理学中,出现了“状态自尊”的概念,这是一种由让人高兴的管理行为产生出的结果,比如你被表扬或者职位晋升了,就会产生出“状态自尊”的结果。而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可以产生出超出平常的表现力。所以成熟的管理者要懂得激发团队成员的“状态自尊”。

除了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之外,管理者更需要具备洞察人性的能力。你会发现,有经验的管理者很容易处理团队成员的很多看似异常的行为,因为他明白,从理解人性的角度讲,这些看似异常的行为其实一点不奇怪。

比如某个平时脾气很好的客服人员,最近却经常接到与客户吵架的投诉,管理者应该明白“窄化效应”,也就是在某个时间点,人的偏好出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人的体内会分泌某些物质,导致了这个人的行为出现了暂时违背常理的行为。

了解了这些人性本身的特点,作为管理者就不会只顾着批评这个客服,而是会进一步分析,她为什么会出现窄化的情况?是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太疲劳?还是生活上出了什么问题?......

再比如,传统管理者会认为80后难管,90后更难管。但是有经验的管理者就会明白“马斯洛需求理论”、“动机理论”、“双因素理论”等,从动机和需求的入手,分析下属的能力,用适当的方法开展管理工作。

总之,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琢磨的,就像一部优秀的电影一定的是打动人心的作品一样,一个好的管理一定也是了解人性的结果。

如果你喜欢本文,那就扫码关注我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