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33.34回(曹操)
2024-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陈行之
曹操占领冀州后,遍访贤士,群众举荐崔琰,曹操召唤后第一句就问户籍问题,被崔琰批评“冀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问风俗,救其涂炭,而先计较户籍,岂本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操闻言,改容谢之,待为上宾。
说明曹操是个能接受批评的人,只要有利于他事业的都听之改之。但在另一件事上又体现了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酷。
就是曹操攻打袁谭时已经天寒地冻,粮船不能行动,曹操就令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逃跑,他就下令凡逃跑的都抓回来斩掉,百姓又回来自首,曹操又说:不杀你们我命令不行,杀你们我又不忍心,你们跑吧,别让我士兵追上擒获了。
本身就是他奴役百姓,要杀之,后又假装可怜他们,放走,但是并没有收回命令,只因不能朝令夕改,可想而知最后百姓结果如何。
此处包括杀吕伯奢一事就看出他是为达目的不惜一切的行为,目标坚定不移,挡着死,即使有再大的恩也不行,如荀彧;助者则为上宾,无论是谁手下投靠的。只有这一条原则,其他什么礼贤下士,善待百姓,以信立世都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已,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曹操的评价有相反的观点,因为他没有常人一般的仁义观,道德观,一切为目标服务,一切以目标的利弊决定他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所以后人有说他是英雄的,有说他是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