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知的“主动积极”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小伙伴是不是和我一样,一直都以为“主动积极”就是在行动上承担一些事务。
比如,不需要母上大人批评,就主动做家务啦;
学校或是公司有活动,抢先举手报名啦;
好久没联系的小伙伴,自己先和他发个信息联络一下感情啦……
嗯,没错,这些都是行动上的主动,也算是“主动积极”的一种。
不过呢,“主动积极”其实还有另一层更深的含义,那就是精神上的主动。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不太明白,起先我当初听到这个概念时也是一头雾水。
精神上的主动?难道我积极的去做某一件事不就是精神上主动接受,继而身体上先一步行动吗?还需要有什么精神主动吗?不明白。
好吧,这个问题也是我阅读科维博士的神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出现的第一个疑惑,如果不是阅读了这本书,我可能一直都不会发现,原来自己对“主动积极”的理解有偏差。
而“主动积极”则是科维博士列出的高效能7个习惯中的首条,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主动积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科维博士在书中写道:“主动积极,就是你身处逆境时仍然没有放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给大家讲2个小故事。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作者弗兰克尔教授,在二战时被纳粹关进集中营。按常理来说,被关进这样的地方,生存的希望渺茫,集中营多数人都是悲观的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的死亡。而弗兰克尔教授则不同,他认为即使是现在的自己身处绝境,自己也有选择生死的权利。他可以选择悲观的等待死亡,也可以选择接受这样的现实,想办法活下去。弗兰克尔教授选择了后者,他努力和看守搞好关系,利用自己的专业为其他工友服务,最终他活了下来。
另一个则是明朝的大圣人王阳明先生。先生入仕时正是大太监刘瑾当权的时代,由于反对刘瑾,王阳明被罚当众扒裤子打屁股,然后扔进诏狱。这是一个堪比地狱的牢房。然而先生并没有如刘瑾想的一样死在诏狱,于是刘瑾不死心,将他发配到贵州龙场驿任官方客栈站长,又排锦衣卫在他去贵州的路上暗杀他,王阳明先生再次落水诈死逃过一劫。当时的贵州是烟瘴之地,说白了也是一个稍不留神就死翘翘的地方,刘瑾的意思很明显“我就不信neng不死你。”
可惜刘瑾又一次失算了。王阳明先生到了龙场驿后不仅没有消沉绝望,还过得很high,悟出了他的心学理论,还和当地人交上了朋友,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开设了学堂,只要先生讲课,一定是座无虚席,连树上都爬满了听课的群众。
看完这2则故事,不知道小伙伴对“主动积极”的是不是有了新的理解呢?好吧,也许有的人会说,故事里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圣人,而我则只是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做到他们的那种境界呢?
嗯,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的确没有那种战争年代的苦难,但是生老病死各种痛苦依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举几个很简单的场景:
你在工作上非常出色,但是领导却没有给你应得的待遇;
你因为家里的鸡毛蒜皮和家人争吵,家里没有一刻安宁;
你的健康状况不太好,每天吃药跟吃饭一样;
……
于是:
你可以选择憋着气骂领导,也可以主动积极找领导沟通,寻找原因;
你可以选择和家人冷战,也可以主动积极寻找观点分歧;
你可以选择消极的吃药,也可以主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对自己的饮食/作息等严格控制,并增加锻炼身体的时间。
……
如果你说生活的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那么主动积极一定会带领我们走向最光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