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

那个instagram上贼低调的人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马冬梅的向日葵
那个instagram上贼低调的人

        实话是不好听的。觉得中国人因为电影院啊,或者宣传片,更多的避免不了看国内电影,也会潜移默化的被很多价值观感染,后来才发现小语种也有自己的电影,哪个国家的人们都不是大脑空空,印度也不全是突然歌声,然后各种封建花式逆袭,也没想到人的初始记忆影响有那么大,比如看过意大利的类似电视剧的小片段,就很不喜欢那种语言,神态,后来刻板印象又不容易抹除。做不会给别人出主意,要是被问,也不能生搬硬套,可能价值观太不一样了吧,不敢贸然的,不负责任的推荐。不过我仅仅肤浅的觉得无论哪个国家,太过放纵总是不好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关注点总和别人不一样,可能会在一段话里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讲课特别好的人,昨天就睡了3个小时,肯定很累吧;或者,你看她面目表情每天像吃了秤砣一样,铁着脸,难道工作外也一样吗;或者,9岁,20多岁,现在的30多岁,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怎么就笑不出来了呢,她对每个人都冷着脸或者是要是华人会不会受到歧视。我关注点总是不同,就像那个几年前坐在黑板左侧两个大垃圾桶旁边的女孩儿一样,总是倒数第一,然后问着让老师、同学都感觉奇葩的问题。过了这么多年,也依旧没变,小时候的主线方向也没有变。

        当然我忘不了,闰土见了鲁迅叫老爷,也见过多年前玩伴儿,后来怎么就只能看着看着,都是人的模样,却也就只能通过问其他人了解一下近况了。这几天又想了想,什么叫献殷勤呢?端了茶,倒了水不能叫献殷勤,得有语境,低一头,有求于人,或者是先献殷勤,然后找机会挖墙脚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习惯了夸我一概不信,贬我倒是可以想想,心底也抵触嘻嘻笑笑又猥猥琐琐,看不出磊落,就像是什么呢?像是我要是往湖面扔一石子儿,都怕涟漪溅到自己。觉得面相可以看出一二。

        聊些有趣儿的,为什么感觉简单直接越来越好,曾经说话总是以麻烦问下您,最后谢谢您,结尾,现在除了说please,excuse me,已经没什么大礼貌,说事情的顺序也就仅仅逻辑对,礼仪方面的顺序是没有的,觉得很快活,哪怕是表扬了tutor用半页纸的自己,被仅仅回答了thank you,哈哈哈哈哈,可能是国内总被礼仪捆绑了吧,尽量看见长对话也不好意思少回答。看到了芬兰人大概是有多害羞,可以在酒吧聊得好,熟悉了很能说得来,过了一天还需要重新预热,哈哈哈哈哈,就像微波炉刚热的饼一样,如果我没有当时狼吞虎咽下去,那么过几分钟,我还要在预热,挺有意思。

        另一个tutor也很有趣,不过我是真的看不出来这些学生的真实年龄,问年龄又不方便,那么问出生日期?哈哈哈哈哈,虽然不浓脂膜粉,活得很糙,但是普遍觉得亚洲人,包括越南人真的比欧美人看起来年轻,在同等年龄下。不过越来越觉得有点儿难过,难过在哪儿呢?我觉得针对大多数人的教育出现了一点点问题,也就是从小学习英语的方式,我们默写啊,或者阅读,但是听力如果不好,口语也不好,这么多年又在干什么呢?当然我们可以说中国基础教育世界第一?如果真的全为了考试,这貌似可以,不过别人一看,诶?英语口语都不好,您说数学基础教育,谁要探索那么多呢?直接就觉得不太行了吧,更深的感觉是连口语都没有越南人好,一个靠制造业,面包干,劳动力和旅游业活着的国家,当然您也可以说他们是英联邦殖民地,可是这么比较,中国人日语好么?看来不太成立,要是说那殖民、侵略都过去多少年的事儿了,那我就很疑惑,为什么义务教育课本,那么多年还用着一九九几年编的老东西呢?或者我更邪恶点儿想,是不是用这个东西,把需要义务教育的人和走国际学校的人就分开,最初就分开,而这些课本,老古董般的设计,也是一种定心丸呢?不敢再想了。

        我承认自己是个悲观的人,不过就是很想带着悲观的眼睛能更多的找到一些真实,哪怕是让人难过的真实,我觉得真实最重要。也跟我做人信条一样,对好人,总说不那么好听的话,能听出话外音,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吧。

        总想练英语多看看英剧,然后发现涉及一点儿英语的幽默都听不太懂,包括David的调侃,母语,中国文字运用起来顺手多了,什么正话反说,调侃,暗示。英语就是小学生口语水平,书面就会说英语土话,我一点儿都表达不出我的冷幽默,没办法,谁让我英语不好。哎,希望多懂一些,本土国家的幽默吧,下次能听得懂,不要再想了一晚上,然后傻傻的问为什么全球变暖了,是要骑自行车的意思吗?哈哈哈哈哈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