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春日里的葬花之痛
阅读一个完整故事,就像是杀死一段自己的过往,结束后会有一种如潮的快感,随后又是巨大的失落。又一次放下平凡的世界,我的思绪在黄土高原上游荡,围绕着双水村、原西县和大牙湾煤矿。
因为是经典,展现琳琅丰盈,我难以用寥寥几句汇总其中真妙,那就谈谈少平的爱情经历吧。故事开始于少平和红梅之间的交往,这是少年火热情怀的萌芽,但却是一种单向的试触,并未得到对等的回应,反而被一盆冷水唤回现实。然后晓霞走进了少平的生命,她热烈、率性、灿烂而疏阔,殷实家庭背景没有滋生出软弱与歧视的劣根,反而浇灌出追求自由、进步和理想的花朵。他们谈天说地、彼此靠近、互相欣赏,进而迸射出爱慕的火花。青年人的全部热情和抱负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在生活的旅程中各奔东西,但心却没有分离——他们追求进步,他们激扬文字,他们琴瑟和鸣,在交流倾诉中找到另一个自己,并被引领着不断向前去。
这种纯粹的、跨越阶层的爱恋与思想友谊在今天更加宝贵。人们的思维总会在不自觉中受到所处时代的形塑:物欲横流让人疏离,畏婚恐婚占据心理,我们会在潜意识里完成“门当户对”概念的匹配,而越来越丧失了感知爱的能力,以及拥抱爱的勇气。追求所爱被称作“舔狗”,对人和善有可能被视为“中央空调”,网络新兴词语一茬接一茬地出现,将人们的传统认知冲击得支离破碎,也让更多人停留在“观望”的大多数里。
古塔山、杜梨树,一场原本属于春天的约定,最终却变成了花的葬礼。洪水汹汹,险情紧急,晓霞纵身一跃,给少平留下无限伤痛和追忆。理想之火熄灭了,随之破碎的还有对爱情和另一种美好生活的憧憬。少平回到了大亚湾——这个他挥洒过血泪、抹不灭记忆的苦地,此时却成为他精神的支点。
结局是开放性的,引人无限遐思。少平拒绝了金秀的爱意,回归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惠英嫂、明明和小黑再次成为他生活里温馨的一部分,或许这才是一种巨大的真实。少年从双水村走出,带着逃离乡村的渴望,经历过人生的高光与绝望,相逢过让他怦然心动的人,有过美好憧憬与初体验,最终又回归到一个高于原生、接近原生的状态中。
我们要爱具体的人。抽象的人固然承载着我们对一切美好的想象,但也正因为这种承载,而让它脱离了现实的土壤。说易行难,人总在无意地回归自己的舒适逻辑,又故意地为此寻找百般借口。或许我们都曾预想过未来的生活和另一半,但生活会告诉我们,变化永远在不确定中酝酿。所以不如勇敢些,去自由,去表达,当然也去接受、去面对,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