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价值,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洋洋洒洒的298页文字,充分的用各类相关性统计、随机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逐步研究信息与人们收入、知识水平、幸福感的关联度。里面有许多的常识测试,看的我真是汗颜。
关键词:达克效应、终身学习、信息、财富
1、互联网时代,最容易选择遗忘的,就是那些你觉得可以随时随手找到的知识。网络时代,关于教育的悖论就是:学校该教授知识点,还是该教授搜索方法?
期初,我的选择是教授搜索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书中用调查问卷,清晰说明:知识点是思考、搜索信息的基石。如果你不了解某个作家的观点、作品,你又如何查到这个作家支持你观点的素材呢?如同文章结尾那句话,“有一种东西你永远无法搜索,就是你不知道自己该搜索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这就是“达克效应”。批判式思维至关重要,但奠定基础的是记忆力。足够多的事实,才能使学习者免受达克效应的影响。具有知识背景的人能够更好的独立思考。
2、什么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指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欠缺。通过实验意外发现,得分垫底的学生认为自己技能优于2/3的人,而得分最高的群体却低估自己相对于他人的表现。最能验证“达克效应”的地方,就是烹饪和家务管理。人们很难准确说出煮熟一个鸡蛋要多久,节能灯如何安装,我们总会高估自己对不熟悉领域的掌控力。
3、录音笔代替笔记本,摄像机代替速写,搜索软件的应用APP代替村口的“百事通”。在便携式装备发展的今天,我们把信息处理成数据,存储在云端、硬盘里,我们以为大脑会智能分类,却不知道它在悄悄把随手能找到的东西删除记忆。纷繁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掌握所需要的信息呢?
仔细回想一下,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是如何找到需要的人?我们依赖朋友介绍:找美食,我们会询问爱在外寻觅吃食的朋友;要看病,我们会托朋友介绍认识某个医学领域的医生;要旅游,我们会找到去过这个地方的朋友。其实这种信息搜索的方式,就是我们应对雪片般消息的策略。书中给了一个名称:分布式记忆。我们将搜集到的信息分门别类存储,对应具体事项时,我们借助“外脑”的信息储备库,在这个领域里可以高效找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量也是海量增长。知道太多的新闻对我们真的有益吗?如何把握新闻摄取的营养均衡?
书中关于新闻媒体关注质量与收入水平的测试也是扎心。越是单一、低质量新闻关注的人群,收入、常识性知识储备均与多维度、高质量新闻关注人群相差甚远。这一方面说明常识性知识测试得分低的人恐怕对外面的世界不太关注,而得分高的人会从同一个世界里大量吸收信息,从而获得广博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也说明新闻也要讲究营养均衡。作者列举自己的例子:早餐交给优质新闻媒体,将浏览器取消新闻订阅按钮,在工作时按工作需要关注专业领域新闻,休闲时安排信息“爆米花”看看社会类花边体育娱乐新闻。既确保每天不会遗漏重大事件,又保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会被新闻大量占用。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一份新闻阅读指南,不断优化自己对信息的把控度。要相信,“人们能从与自己立场相吻合的新闻来源吸收更多信息。不要把时间分配给充满偏见、既不准确又让人厌烦的新闻来源上。”
5、常识性的知识真的那么重要吗?有必要记住那些冷知识吗?
关于常识性知识与财富的关系,中间是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教育。相对而言,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所掌握的常识性知识越多,而受教育越高的人,越有可能获得高薪的工作和较好的社会地位。对常识性知识了解的广度远比深度重要。就像汽车跑3000英里就需要更换机油,但如果对发动机有一些常识性知识就知道,汽车生产商建议每跑7500英里或1万英里才需要更换机油。然而汽车修理商不会这么告诉你,只会告诉你跑3000英里更换机油,毕竟这和机油销售的利益相关。关于理财,现在也是大热的话题,不少公众号、微信群、课程都告诉你要怎样理财,可是这些知识并不在我们通识课程之中。这些关于理财的信息,我们没有常识性概念的话,很容易就会进入金融圈套,如P2P跑路,币圈洗牌等等。我们做判断时需要信息,这些信息的搜集都是建立在我们已有的常识性知识的基础上。否则,你一不小心,你就陷入达克效应。
6、在信息爆炸的世界,如何成为赢家?
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是首选。终身学习,不仅改善智力水平,还会激活大脑,改变大脑结构。有一颗好用的大脑,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处理信息,掌握更多知识,避免达克效应。学习提高的认知能力,几乎在所有任务中都能用的。优质大脑功能会带来更高的收入。
7、如何应对理性无知、达克效应和扭曲的心智地图?
①协商式民调:最优解,其目的在于“建立在事实和思考上的观点总好过无知的观点”。在民意调查后跟进一轮市民会议的大型小组讨论,并对相关事务进行突击式培训。会议结束后,讨论小组重新回答最初在民意调查里提出的问题。考察受访者在接触事实和各方观点后,意见是否会发生变化。不断修正,让协商出的意见更加理性。公众对话会议。弥补②、③的缺陷。
②民意调查:普遍,样本量大,但面对专业性判断,民众易出现理性的无知。
③小组讨论:观点集中效果好,但范围小,思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