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鸦人物人物历史

绿肥红瘦的李清照,更有倜傥男儿气,她活出了别人想活却活不成的样子

2018-03-01  本文已影响170人  九鸦文化
李清照的下半生

9

 汴京沦陷之后,赵明诚的母亲也跟着去世,赵明诚要南下金陵奔丧,而青州的巨藏也需要赶紧整理转移,这时候,李清照以一个弱女子之身,勇敢地说了一句,我来!

 李清照赶回青州,立刻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她一再甄别、选择、删减,到最后,却还是装满了整整十五大车。

李清照随后就押送这十五车珍贵书画文物上路,过东海、江淮,直奔江宁(即建康)。她走后不过几天,青州就发生了一场兵变,将她锁在房里,本打算后面再运走的收藏,全部毁于大火。

 危险在须臾之间,李清照于赵明诚,于家庭,于中国文化,功莫大焉,但是她前面的镇江,却还有一场大难在等着她。

 这一年张遇侵犯镇江,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逃,镇江大乱,李清照恰好此时经过。 没有人知道李清照是如何临危不惧,从容整肃、指挥车队,躲过这样一场大兵乱的,但是她最终却到底将这十五车惹眼的宝物,完整无缺地,押送到了江宁。

 水陆兼程,李清照一路所经艰险已可想而知,再加当时世道混乱动荡,这就更如虎口夺宝,谁能想到,这种奇行,竟是一个常年坐守书房、闺房,养优处尊的弱女子所为?

 赵明诚对妻子的作为深为感激、赞赏,但是他自己不久后,却做了一件令自己和妻子永远蒙羞的事情。

 二年多后的1129年,奉命守卫江宁的赵明诚,在获得部下谋叛的消息后,居然不但没有组织平叛,还学了高宗皇帝,夜里爬城而逃。

 朝廷任命一介书生做守将,这的确不妥,但赵明诚此举也不可原谅。此事朝廷震怒,赵明诚惶恐、羞耻,李清照则是羞耻、失望。此后被罢官又被任命为湖州太守的赵明诚,却就是在这样一种心境、处境下,拼命赶去赴任的。

 他既要用行动安抚朝廷,洗雪前耻,又要从妻子那里挽回面子。

 赵明诚紧急赴任的时候,李清照曾前去相送,当年6月13,赵明诚登岸走陆路,李清照乘船去池阳安家,她多年后,仍记得赵明诚离开时的情形。

 舟已离岸,赵明诚坐在岸上,“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一直盯着舟中的妻子。前途未卜,李清照心情恶劣,大声问道:“如果城中告急,怎么办?”赵明诚指着李清照答道:“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后弃衣被,其次书册卷轴、古器,唯独宗庙礼乐之器,你必须亲自抱负,与其共存亡,切记!”

赵明诚说完就上马飞驰而去,他把一切都托付给了妻子,像是豁出去的样子。

 他也真回不来了,时当酷暑,几乎不曾受过什么劳苦的赵明诚一路骑马驰骋,怎受得了?他就这样倒下,一病不起。

 赵明诚病倒的消息直到七月末,才姗姗传到李清照那里,李清照一听是热虐,又惊又急,立刻飞速赶去。

 她知道赵明诚是急性子的人,如果服寒药,那就完了。然而,等李清照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赶到的时候,已经晚了。这一个多月,赵明诚所服的果然是柴胡、黄芩这类性寒之药。

 李清照虽然深通药理,但此时也已无力回天,于是8月18日,赵明诚终于离开人世。李清照葬完丈夫,大病一场,仅存喘息。

 赵明诚虽然曾有负于李清照,但那更多是时代问题。他们夫妻两个总体来说,更多的是互相倾慕、爱护、理解、倚重、关切。

 李清照无论何时何地,都义无反顾地追随丈夫,以她对丈夫体性的了解,可见她平日对赵明诚的照料有多么无微不至。

 而赵明诚则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曾有过休妻的念头,尽管他有足够的理由。李清照自己就曾说过,她是一个急躁、要强之人,最能忍让、包容她的,正是丈夫赵明诚。

 赵明诚死时的表现,就更能够说明他对李清照的爱,唯一而无可替代。

 “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一向用典明确、贴切的李清照,其实并非是说丈夫丝毫没有留恋之意,而是说,他并没有像曹操那样,还牵挂着他那几个小妾。

 爱是自私的、独占的,这对她自然是一种欣慰。

世间没有毫无纠纷的夫妻,只可惜,世间再无赵明诚这样一个男人,可与李清照终日诗琴书画,为它们而乐,而忧。广陵散从此绝矣,一切都成余韵,李清照此后只能在苦苦相思中,孤独咀嚼。

 10

李清照在江宁初期,曾经有一个举动被视为风雅之举:她每逢大雪天,就披蓑衣,戴斗笠,出城远观,寻找佳句。一回来,就要求丈夫与之应和,赵明诚常常不堪其苦。

 然而其时的李清照哪里还有这种闲情逸致?人们实在是会错了意。

汴京失守之后,青州、潍州不久也相继沦陷,山河破碎,有家不能回,有物不能存,李清照的诗词早从靖康之后,就开始融入家仇国恨的主题了,她那时就更没有所谓的风月之作。

 “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这都是李清照那时抨击朝廷,渴望收复失地的名句,她就是写闺情,也早无先前的情致。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见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

 丈夫在身边,自己又是江宁第一夫人,何至于踏雪其实都没心情?

那还不是因为回乡无望,要人老建康,自己老去,将无所作为?

赵明诚真正所苦的,实在是妻子那种太炽烈的爱国热情,难以回应。

 赵明诚被罢官之后,他们两个三个月间,曾辗转芜湖、姑孰等地,寻找安家之所。李清照那首脍炙人口的《江东》,就是这期间路经乌江的时候写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样的诗,就是男人们也写不出,她这可不只是讽刺朝廷的苟且偷安,宣扬慷慨的英雄气概,也是在鼓励丈夫。这首诗,料想会让赵明诚出一身大汗。

 丈夫去了,所有的不是都随之而去,李清照此后想起的就只有他的好。

 “葬毕夫君心茫然。”此时孤孤单单的李清照更像浮萍一样,无所适从。

 大病一场,留给李清照的远不是身体损害,更是精神损害,然而这后面还有一连串的厄运在等着她。

 赵明诚去世的时候,李清照还存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以及各种古器若干,乱世之中,要保护好这些东西,何其艰难。

李清照因为自己病倒,形势紧迫,曾经将其中一部分送到了当时任兵部侍郎,守在洪州的赵明诚妹夫那里。没想到,仅过一二个月,金兵就攻陷洪州,这部分全部遗失。

 赵明诚得病时,学士张飞卿,曾经拿来一把玉壶请他鉴定,那本也是一把仿玉的假壶,没想到,这到了下一年,1130年,有人却秘密弹劾死去的赵明诚,说他是跟张飞卿密谋,要将玉壶献给金人。

 这种事哪里说得清楚?李清照听到消息,又惊又怕,她当机立断,立刻带上所有铜器,追赶皇帝而去。

 她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太多东西,只好拿去献给朝廷,以求消除灾祸,洗雪冤屈。

 然而皇帝跑得比兔子还快,路程也曲折迷离,李清照竟追不上。于是拼命赶到越州,才知道皇帝又去了宁波的李清照,只好把那些东西暂时寄存在了剡城。

 结果,随后的一场兵乱,又使这些东西都归于一个姓李的将军之手。

 那场弹劾,后来却再没有任何动静,那之前,赵构的亲信王继先,就曾只带着三百两黄金来压价收购,很可能,那本也不过是有人在觊觎那些东西罢了。

 可是当1131年,李清照再在会稽住下时,却还有一个房东钟复皓,欺负她是一个女人,竟夜里偷偷挖开墙壁,又盗去她好多收藏。

两夫妇节衣缩食,历经数年苦苦收集的文物,到此已十去七八。

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在乱世中生存尤其不易,李清照本可以把这些东西处理掉,去找弟弟,找一个地方躲起来,从容、优裕地度过后半生,可是她无论如何艰难,所记住的,却只有丈夫的嘱托,她对丈夫,对文化的责任。

 李清照,既可以做风情万种的女人,也可以做慷慨激昂的英豪,她真正是一个大写的女人。

 不能承受生命之重,无论如何都依旧热爱生命,认真活着的人,诗与远方尽奢谈。

 11

那些收藏的失去,那些人的落井下石,无疑是插向李清照心脏的刀子。

 没有人理会这个风华绝代的女人的遭遇和痛苦,但是李清照却依旧不曾怀疑人生。她就是在这种境遇下,仍还创造了许多艺术高超的爱国诗篇。

 她把爱国热情置于个人之上,总也改变不了她那疾恶如仇的火辣脾气。

1132年,高宗皇帝到了临安,李清照也跟随而去。三月份,朝廷举行策试,状元居然是辞藻华丽,满纸阿谀谄媚的张九成,李清照立刻作联讽刺:“露华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然而这个联句传出,李清照却招致诸多士大夫不满,大家都说她太过尖刻。谁不在苟且偷安,满嘴谀词? 李清照这个不识时务的女人,一下子得罪了一大片。

 丈夫的死,已经对李清照造成深重的打击,这几年的漂泊,一路上遭受的身心磨难,越发使她身心俱疲。家国忧愤,个人愁绪,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这些,再加上此时连续而至的欺侮、攻讦,终于使这个孤独的女人再次病倒了。

已经49岁了啊,自己将怎么活下去?李清照陷入的境地,越发绝望、尴尬。

这时候,一个男人、士人、官员,适时地出现了。

 张汝舟对旅居的李清照大献殷勤,还请了人来说媒,这让李清照这些年首次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她是太需要有一个肩膀靠一靠了,她本也是一个思想意识前卫,性格豪放大胆自由的人,所以礼教和人言,她不管,“败德败名”,她不在乎。

 然而,张汝舟却不过是看中了李清照的金石书画和钱财罢了,他娶了李清照不久,就开始大肆掠夺,甚而还因为李清照的拒绝,动辄拳打脚踢。

张汝舟这无疑是往绝境的李清照身上又插上一把尖刀,但是这也把李清照身上的男儿之气再次唤醒了。他们刚刚成婚一百天,李清照就提出了离婚。

宋代刑法,妻子状告丈夫离婚,即便确有情由,给予批准,妻子也得服刑两年,但是李清照又不管。 她能够不怕遭受不贞的骂名再嫁,也能为了自由、尊严、人格,不怕遭受牢狱之苦,甚至去死。她声称决不与“下才”苟且!

很幸运的是,李清照最终得到了赵明诚远亲,朝廷宠臣綦崇礼的援手,她不但顺利离婚,也只在狱中呆了九天。

李清照是名人、才女,出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她的再嫁已经使舆论一片哗然,离异、入狱就更将她推向了风口浪尖。

 李清照更加出名了,不过这一次是累累骂名。很多文人,就是这样一面不得不对她的才华敬服,一面将她打到耻辱柱上的。

 后世有些文人坚决否认李清照有过再嫁之事,就像不肯承认某些诗词出自她手一样,但是也照样有更多的文人,依旧不管不顾地爱着李清照。

明代更是一个理学横行的时代,但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却敬李清照为神明。

 张居正任首辅期间,有一次听到一位钟姓官员操浙江口音,立刻问道:“你是会稽人吗?”

那人一回答是,张居正瞬间变了脸色,怒气冲冲。

那个姓钟的官员很快就被开除了,而其原因,却竟只在他跟偷盗李清照字画的那个人,一个姓,还同乡。

 我不能穿越到宋朝为李清照斩杀小人,但我可以在这里为她打抱不平!为人严正的张居正,居然也能做出这种事来。

 12

 李清照爱赵明诚,爱的那是志趣、才学、品味,她的爱情观、价值观、道德观,都非常严肃,而且远远超出时代,那些骂她的人与她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

 她最可贵的是,就是连续遭受这么多打击,这么多围攻,就是身边再无理解她的人,也能够高高地昂起她高贵的头颅,飞扬地活着。

她笔下的愁虽然滚滚不尽,蚀骨销魂,但那愁,却真正是高等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这是中国文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最根本的骨色,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李清照,那就大错特错。

 李清照真正是愁而不哀,她的诗词里就是再有多少愁绪,人也是豪放大气的。

李清照一直循着高宗皇帝逃跑的路线漂泊,这自然还有安全的考虑。离异风波还未过去,李清照居然又开始写诗关心政治了。

 李清照离异是在1132年10月,刚刚到了第二年五月,她就为出使金国的大臣韩肖胄、胡松年,写了两首政治意味特别浓厚的诗,壮行。

 这两首诗再次显示出李清照非凡的艺术才华,高等的学识,高贵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和超越男人的气概。

 贫病交加,毁谤缠身的李清照离异之后,暂时有了一段时间的安定,她那时候最倾力去做的,主要还是继续完成她和丈夫未竟的学术事业,《金石录》。

 这种情况下的李清照,依旧不会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她无疑是人世间一位顶天立地的战士。她的生命活力及定力之强大,无与伦比,她简直是在蔑视这个世界。

 《金石录》,是李清照夫妇一生的心血,爱情的结晶,其价值自不必多言,而李清照所作的《金石录后序》,那也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经典。

那不但是一篇书序,也是李清照对丈夫的一篇悼文,及他们夫妇的一篇合传,没有它,李清照夫妇的很多事迹根本无从追寻。

这样一个光辉女子的一生,竟只能从她的诗词文章中推敲,这实在是一个遗憾。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写于1134年8月,51岁的时候,这预示着《金石录》最终完成,也在此时。但是她刚刚完成,却又得跑路了,9月份,金兵进攻杭州,李清照只得逃往金华避难。

 在金华,李清照又度过了她晚年相对稳定的两年,她这期间最重要的作品,除了几首诗词,就是《打马赋》、《打马图经》及其序。

 这几篇有关博弈游戏的文章,被古人誉为“韵事奇人,两垂不朽”,“具大神通”,“尤称神品”,必将千古流芳,当然绝非轻易,可是它们在今天,却偏偏又成了李清照是一赌徒的证据。

 鲁迅先生去世那年,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悠然见南山’和‘猛志固常在’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他谈的是知人论世,用的是陶渊明的例子。

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哪来的冲淡自由飘逸?不能“猛志固常在”,怎能够“悠然见南山”?

历史本身暧昧,你我又深陷各种牢笼,无非窥探者与创造者的双重身份,而这如果再有了某种故意固化、窄化、扭曲,那当然就是一种抹杀式“浩劫”了。

鲁迅先生看人论事总是这么精到、超出。

 绿肥红瘦的李清照和倜傥男儿气的李清照也是同一个人,她写的图经,尤其能道出她“惟国是爱”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有罪时代的大胆豪放,某些人的有意取舍、抑扬,实在太过恶俗。

13

李清照9月份到达金华,下舟登岸,骤然住进窗明几净的陈氏宅第,觉得特别舒服,然而冬日来临,长夜漫漫,无以打发,于是沉浸在回忆中的她,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博弈之事。

《打马图经序》里,李清照将世间博弈游戏一一道来,显见无一不知,无一不通,真不知道她哪来的这么多余力。

 她曾说,她是因为她独爱打马,因为它有“苦无文采”之处,才特意做的改良。

 还自称,她性喜博戏,沉迷异常,常常废寝忘食,而且鲜有败绩;南渡以来,很少为之,但是始终未忘于心。

还曾说,她要让千秋万世都记住新的打马游戏,是她易安居士所创,似乎洋洋得意。

人们却就是因此将她号为赌徒的。

 博戏在古代非常盛行,从上到下,包括皇帝、妃嫔、大臣、名士,乃至贩夫走卒,都莫不参与。它既可能是一种文雅的游戏,也可能是真正的赌博,这里面更有许许多多豪赌的典故。

 然而李清照的好赌真是寻常的那种吗?她作这样的游戏,这样的文章,真是为了号召赌博?

殊不知,孔子都曾说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尤贤乎已!”可见孔子也不反对博弈,更可见博弈在他们这等人眼中,自有不同的意义。

 李清照如果只有赌博,何来的渊博学识,文学成就?事实上,娱乐之外,这背后的真意,才是李清照真正要说的东西,她以“闺房雅戏”大做文章,不过是在表达心志而已。

“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她讲的这是求学、做事的事理,要人们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共赴国难。

 “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她这是在倡导争先术、尚武精神,以求改变颓废之风,救国救民。

 打马其实是一种棋类游戏,靠向麻将不过是另一种有意为之,全无道理。博弈何以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小道之上流”?这是因为李清照把它玩出了无与伦比的精彩。

 “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佩响,方惊玉蹬之敲;落落星罗,急见连钱之碎。”

棋局一开,就像周穆王驱使八骏的万里之行,杨国忠兄妹的五家仪仗合队一样,神采飞扬,富丽堂皇,又像佩戴玉饰的骑兵行进,铿锵悦耳,斑斓悦目。

 这是一种什么景象,什么气魄?游戏到了如此地步,岂还能是一般游戏?这样的一个李清照,心中所在意的岂可能是所谓的赌资?

 “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 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

棋子受阻,满目凄凉,这是暗喻南宋的危局啊!棋局其实是战局,李清照平时的游戏在做人做事为文之处,她这时所想的却是行军布阵,战术战略,就仿佛在实战演习。

你如果肯通读全文,就将看到,李清照运用历史典故,战争事例,从黄帝到刘秀,到庾翼,到王良、造父、恒温、谢安、陶侃、袁耽,从行军布阵、战术战略,到用人做人做事,写出的,是怎样一部宏伟的大戏。

 “运指麾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这是李清照至高的军事理想,也是她博弈不败的根本。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一句关键性收尾,更将她的真实意图展露无遗。

 李清照文采飞扬,笔走龙蛇,作出的端是一篇望乡、复国、育人的大场面、大手笔、大文章!

她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居无定所,前途未卜,但是她却放下自己,忘掉所有不幸,处处关切国家、儿辈及“千万世之后”的后人的做人做事,这样的一个奇女子,可还曾有?

她哪里是什么色女、酒鬼、赌徒,她绝对是一位激情飞扬,永远不倒的女神!

李清照这其实是第二次到金华了,那里都有她弟弟李迒的影子。她的再嫁、离异,不但她自己的家人很理解,就是赵明诚的兄弟及家人,也很理解。他们这些人对她始终很友好,这很令人欣慰。

 李清照的那首《武陵春》,也正作于此时。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人家请她去双溪游玩,她都没有心思,她怎还可能有心思去游戏,怎还可能仅仅为了游戏写这些东西?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自古文人写愁,只写到了长度、深度、厚度、浓度,李清照,第一个让愁,有了沉甸甸的重量,而且她这愁,是因为“举目有河山之异”。

14

“易安心思越王知。”这是夏承焘所作。易安如同啼血的杜鹃,真的难安。

李清照再次离开金华,回到杭州,是在1135年,她此后再没有离开。

 1135年,朝廷曾下诏让李清照交出赵明诚所收藏的《哲宗皇帝实录》,她大概就是因此回去的。这应当是违禁的大事。

此后的李清照无非在孤寂忧愤中与诗文作伴,“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就是她那时的真实生活。一帘之隔,两个世界。

 李清照只有到了1143年,60岁的时候,才有了一个特别的举动,她把她和赵明诚的《金石录》,献给了朝廷。

《金石录》使李清照的文名更加高涨,所以这期间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年的端午节,李清照为人代笔作了一个《端午帖子词》,进献皇帝。那里面无非是投合圣意,福寿吉利的话,只是李清照依旧做得别出心裁,不类凡俗。

这虽然不符合李清照的一贯作为,但也不过是应景之作,无可厚非,更何况,她是因爱生恨,恨铁不成钢,她从来只是为了她的国,她的皇帝,好起来。

 然而这之后,当秦桧的哥哥秦梓,也来求李清照代笔时,李清照却断然拒绝。

 结果,同样是朝廷命妇,人家得到的赏赐异常丰厚,而李清照却就因此,只得到了一点金帛。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那可是重臣王珪的女儿,也就是秦桧夫人的姑姑,他们两家本来是实亲。

比李清照小六岁的秦桧,当时炙手可热,可是李清照遇难时,再嫁离异的风波中,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找过秦桧夫妇一次。

 以她的才华、名气、身份,她本来仅仅靠这层关系,就足以过得异常富贵安然,可是她竟跟这个亲戚始终没有半点交际。她就是人家求上门来,动动手而已的事,也不肯做。

她不但敬而远之,还骂,她那些抨击朝政的诗词虽然没有直道其名,但其矛头所指,却正是秦桧等人。她本就是最坚决反对议和的一个。

 国家的敌人,忠臣的敌人,正人君子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女杰啊,冰清玉洁、刚正不阿、披沥大胆、孤标高洁、亘古少有的女杰。

 无论思想、文化、艺术、政治、道德、生活、情感,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如此。

60岁之后的李清照,依旧在徒劳无功地干涉着国事,也依旧在不懈地进行着文学创作。学士院能够请她代笔写词,有些贵妇还能邀请她一起游玩,这说明她不管怎样,还依旧没有被上流社会完全排斥在外。

 甚至于,在当时,文人们就已经开始编纂她的文集,或者将她的诗词收录于各种文集了,只是那些男人,都总忘不了说一句:无检操,晚年颇失节。

一面是盛赞,一面是痛诋,这情景实在诡异,这些男人真是无可奈何。那么讲究妇德的时代,也只有李清照能够。

然而李清照却还在继续进行着她的叛逆,她到死都是一身倜傥男儿气,甚至比男儿还男儿。

 李清照因为反礼教,反道德,不合俗流,已经为社会所不容,可是她还要办教育,期望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人,给女人,期望有更多的女人能像她一样。

 一生都在追求自身价值的李清照具体收了多少女弟子这不知道,有限的几个人名之外,有一个特别的例子,却是陆游的夫人孙氏。

 陆游在他的《夫人孙氏墓志铭》里曾说,李清照想把毕生所学传给当时还年少的孙氏,但孙氏拒绝了。她说:“才藻非女子事也。”

 女子无才便是德,陆游是用来赞美妻子孙氏的,可见大名鼎鼎的豪放诗人陆游,这方面的胸襟见识气魄,也远远不如李清照。

李清照不但在古代为人诟病,就是到今世,还曾一度被批为多愁善感、爱情至上、病态、落后,甚至反动、腐朽。就连她的“人比黄花瘦”,都曾被批为贵妇人的情调。

 但是那问题,却主要在时代,人们在今天的作为才真正不可理喻。色女、酒鬼、赌徒,那么多人不顾事实,跟风而动,这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李清照据说是死于73岁,然而其依据也不过是她此后再无痕迹可寻而已。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爱国词人,一个饱受人生、心灵摧残折磨的奇女子,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去了,我们是不是该给予她足够的尊重和爱护呢?

 所幸的是,早在1987年,国际天文学学会公布的第一批水星环形山名字中,李清照的名字就赫然在列,天上人间,都有了她的位置。

悲苦,那只是别人的观感,再难的生命里,李清照也只有诗和远方。

 本奄奄毫无生气的整部中国古代女子史,因李清照才没有死去,李清照,是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一种难以企及的生命姿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