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的本质
到了周五,半复工的一周也告一段落。
特殊时期,单位的排班也有了变化,我们部门也开始部分人在单位上班,部分人在家上班的日子。
在家的日子里,领导安排了各项业务学习。在做PPT的时候,我自己一时兴起,想做个关于Excel的学习课间。于是在家准备起了Excel制表的一些日常失误。
一、高估了自己手上的电脑
“工欲善其器,必先利其器。”
单位发的笔记本批次比较老,用了两年时间,屏也碎过,硬盘也毁过,现在它还在坚持着帮助我坐着每一张表。
我用的是WPS2019。把Excel表格拉到底会发现有10万多行。这表明WPS可以做10万条数据。但实际情况是,我的电脑能处理个4000多行数据不卡顿过度,就谢天谢地了。如果再多开几张表,直接提示系统需要关闭。
但一时半会工作用电脑是不能换的,于是乎我的各种表的大小就固定了。
一张表不能超过4000行数据,一次不能打开三张以上的表。
二、找准表的“主角”
人在部门干,哪能不做表。部门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们,会基于各种工作安排、上级要求制作和填制各种表,还有“左邻右舍”的办公室发来的表。
能从一个数据库里自动做出所有表自然好,但要不然电脑不行,要不然表不行。这样就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源数据表”。
源数据表就是填各种表格的小号原始“数据库”。通过制作源数据表,再利用“数据透视表”和一些函数就可以自动生成、填写那些表格。
但源数据表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根据各种要求进行修改。如果设置的参数过多,电脑运行麻烦不说,自己操作起来反而不方便。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源数据表足够精炼且具体,就需要找到报表中的“主角”,围绕着主角制作表格。
比如我有项工作是制作部门各项业务每天的通报。如果我把全部门的业务都塞到一张源数据表里不是不能实现,但杂乱的数据十分容易出错。所以我会根据每项业务制作单独的源数据表,通报的时候在从中取数。
三、检查!检查!检查!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且要加惊叹号。
Excel的每个技术其实掌握起来很简单,是在不行还可以问度娘。但函数、宏等等这些炫酷的操作,也会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做的越快,错起来出错数据也越多。
每一步操作都需要仔细,而且做完后一定要检查,从数据里实验一个数据看下是否正确。不然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报表错误就得不偿失了。
预防操作错误也有一些小的技巧。比如在第一列做一个序列。做这个序列的主要作用不是让自己知道自己有几行数据,它最关键的作用是防止不小心用了排序,自己没发现,以及回复到原来的顺序。
Excel说白了就是一个处理数据的程序,相比较各种数据库软件,这是最方便也最实用的。
在使用Excel的时候,时刻记得自己的核心是处理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时效性才是最为本质的。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想学习各种术变得简单起来,但在学会了术以后,一定不要忘记其中最为本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