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深情神父,“恋爱脑”爱丝美拉达还有救吗?

2023-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路边荆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即使早我们这代人几百年,也有人人皆知的传播程度。

讨论它的人看起来不多,毕竟它不需要网络热搜,而是更多地出现在不公开的考卷上,付费的论文里,或许还有文学生的课堂中。

几百年前法国人写的,有几节云山雾罩的这么一个小说,成为学校文学常识题后,少年学生与成年读者的“读后感”,形成了有意思的两极分化。

中小学教辅说爱丝美拉达、卡西莫多代表外表美、心灵美,弗罗洛(副主教)阴险毒辣,菲比斯虚伪花心(我没记错的话,教辅一般不提格兰古瓦)。

来源:巴黎圣母院官网

部分年纪稍长的读者,当然,肯定都已经读过原著了,说教辅害人不浅,明明是弗罗洛清醒智慧,只是被内心的爱意所毁,爱丝美拉达是恋爱脑,作死才会死……

主教为情所困、为爱所毁,这个当然有。他的内心一直在痛苦中挣扎,害人乃不想为而为之。作者用大量笔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被自由浪潮冲击的保守的人。

原著对弗罗洛的刻画充满细节,有线性的叙述也有心理描写,这样构成的他有虔诚的心与渊博的学识,后又有与世俗生活永久分离的割裂感;反倒爱丝美拉达像一个符号,虽然“美”与“爱”贯穿始终,但关于这些的描述总是浅浅的,仿佛她也是一个被打分的学生,对一个学生来说,她的表现如何才是最重要,思想什么的往后靠。

于是,爱丝美拉达成为了本书中唯二没有思想的角色,转而言之就是头脑简单。她爱上一个有未婚妻的渣男,而且看不破渣男搞地下情的本性。

她嫌副主教和卡西莫多“丑”,还对他们出言不逊过,她直到最后都相信渣男,以至于轻轻松松就上了卫兵们的圈套……

这“表现”真是太差了,很难不差评。连带着不读透原著、教学生非黑即白的教科书,也该差评。

也许就因为这样,大家认同弗罗洛的悲剧是时代造成之后,却接着说,爱丝美拉达的悲剧是她一个人造成的。

大家都是学生期过来,能批判教科书观点,非常不易。但是在反对非黑即白一边倒的时候,是否一定要坚定地倒向另一边?

(如果你看了前面几段想骂我的话,麻烦稍稍淡定,因为看到后面你可能更想骂我……)

我们不应该用“阴险毒辣”概括副主教,因为这个角色远比这个词复杂,不是纯粹的反派。

但相对地,我们也不该说他全无“阴险毒辣”。评价一个人,肯定不能靠看面相或者种族什么的,即使他的思想斗争也只是一方面。在卡西莫多抢人失败被当众拷打,在爱丝美拉达被诬陷处刑时隐藏起来的弗罗洛,实非“正直温厚”。

如果要说一个角色具有复杂性,那就请看到他的复杂性,而不是把“复杂”等同于“好”,陷入另一种两极分化的怪圈。

如果因为副主教有知识而抬高他,或以主教的学识来贬低爱丝美拉达,这怎么看都像把原著的立意解偏了。一个没上过学的底层小姑娘,要怎么跟一个上流社会中年人比才学?

来源:同名电影截图

副主教渊博的学识是一种美德,爱丝美拉达的舞蹈又何尝不是一种创造,难道因为不属于主流社会,不接纳于上层人士,就等于没有?这可以算是一种偏见。

回归到当代,有些对多金偶像的崇拜,辨不清真假的“智性恋”,和不成熟者的发出的“厌蠢症”,都有对钱、权的追逐在内。

我当然不是说当代人怎样怎样,当代人至少知道有关于负向情绪的思辨,而且愿意关注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事,只有在当代这样平等包容的环境才有。

而书里的那个时代可就不太行了。在那个时代,让一个异教徒消失,可比向“主”坦白罪行更容易。弗罗洛是有话语权又有良知的人,这一点比较难得;相比之下多少人完好地隐藏在自己的时代里,问他做了什么,答只曰“我让魔鬼化身消失”。

在满天的阴霾之下,一丝良知就像长着一根扎进肉里的芒刺,让被扎的人很痛苦,但痛苦过后,仍是良知被打败,阴霾压一头。这是时代的悲剧,但副主教终究把这个悲剧推进了一把。

以上全部是我的个人观点。没办法,作为现代人、无神论者,我常常认为“人”不是被时代弄得翻飞的书册,人是那股推动时代的风,更何况是一个地位较高的人。

居高临下地指控。因为对方存在而有罪,这样的理由实在太有封建社会标签了……饱读经书的弗罗洛,未能脱开这个标签,将吉普赛姑娘的存在,当成了扰乱自己的罪魁祸首。

因此,不要对卑鄙的爱大谈特谈。如果心里有“爱”的人就可以在任何事情上被理解,那还有什么荒唐行为不能借爱之名?2000年后的现在流行一句话,不要让青少年被文学骗了。一开始我认为骗人的是大团圆的结局,是对完美无瑕人物的构想,是普通人见不到的那些富丽堂皇的环境。

后来我觉得,也许还有文学作品在某些时候的细腻会令人沉迷,甚至暂时放下了思辨。我们会忽然对某段故事产生代入感,不一定是因为它贴近生活,也可能是它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让人容易产生心得体会,但是放下书后,大家仍是局外人。

谁也不是每时每刻清醒的“大明白”。但至少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开始研究建筑,了解历史,而不是对着墨不多的“爱”钻牛角尖(不是说爱情不能提,而是在市面大把情感到位的书中,巴黎圣母院不能算其一)。当“弗罗洛的爱是真心”与“爱丝美拉达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观点同时被赞上高位时,我差点以为有人相信了那种动机不明的爱。

弗罗洛是痛苦的人,他被圣母院禁锢;但我仍恨他摧毁了圣母院前的舞蹈。很难过,我也被书中的故事代入了……

随着阅读的积累,人们会开始用平视的角度关注小人物,而不是审查打分。如果一个有些“没头脑”和“作”的人被以正式理由杀死了,原因只是她的存在与“不设防”;相比之下道德败坏者被原谅,伤人又嫁祸者被隐藏(如果主教完全抛弃良知,是可能活到最后的),这样的世界,也将随着这个“没头脑”一同覆灭,太阳,天神,还是国王,都无法控制。

不信你看看他们身后,如潮水般势不可当的人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