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35岁危机

2023-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作家小渡渡

有一种老鹰,寿命很长,可以活到70岁。

但活到35岁左右,他们飞翔的翅膀慢慢失去力量,无法搏击长空;锋利的爪子变得钝化起来,难以抓住奔跑的老鼠;啄食的鹰喙越来越弯,已无法自如进食……

进入中年时期的老鹰,挑战和困难不请自来。

人类也如此。35岁过后,职场上大多数好机会都关上大门;生活中,疲惫感,无力感接踵而来;身体上,逐渐失去旺盛的精力,健康体魄……

如何走出35岁危机,“积极发展心理学专家”,原浙江大学教授陈海贤在和上万咨询案例真实触碰,长时间指导后,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智慧。

他把这些经验智慧写在《了不起的我》书中,希望更多人能走出人生35岁危机,重塑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01

智慧做减法

作家梁晓声在散文集《人间清醒》中:

“无论行业和机遇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能做好的事情,永远就只有那么几种,有时,仅一种而已。

所以,人生最好的活法,其实是懂得做减法。”

35岁开始,第一重要的事,学会极致做减法。

为什么要学会做减法?

陈海贤老师在 《了不起的我》上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装修一间房子,需要先把旧家具搬出去,才能把新家具搬进来。”

先极致做减法,才有新的可能。

首先,减掉不必要的事,才有真正的事业。

王世民在《减法:5%工作精英才知道的基本功》说:“做减法的力量,超乎你的想象。你只需要做好减法,进入前5%的精英相对容易。”

其次,减掉不必要的社交,才有时间做有价值的事。

畅销书作家李筱懿,36岁刚出来创业时,一度陷入社交焦虑,时间恐慌。

一些原先老同事经常有意无意请她帮个小忙。比如说:“你周末也没什么事,来帮我主持一场活动吧。”

一些拓展业务,销售推广的朋友,经常邀请她配合出版社签售,到处出差做推广……

真正花在内容创作的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李筱懿复盘后,开始坦然妥当地拒绝大部分没必要社交。

她把时间花用来慢熬内容,每年至少写900万字,10年出8本书,持续日更短视频。终于,赢得中年逆袭。

白岩松在《光阴的故事》里讲:“中年以后,玩命状态要收敛起来,要做减法,重新理清自己的人生。”

《断舍离》说,敢做减法的人生是大智慧。

35岁开始,智慧做减法,不必要的事不做,不必要的人不见。

02

小步做加法

冯唐在一个节目中说:“中年危机,是来自于你的“确定感”。

陈海贤老师也说:“中年最大的挑战,就是生命中的可能性正在一点点消失。”

人到中年,你已经知道你多少斤两,哪些事你能干,哪些你一辈子干不了。这种时候,你需要找还有什么兴奋点,还有哪些可能性?

如何寻找?

《了不起的我》给了一个大原则:选择一个“可能的自我”,然后小步子前进。

以陈海贤老师为例。陈海贤老师,博士毕业后,进入浙江大学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了想要当一名“自由执业心理咨询师”的想法。

有了这样的念头后,他开始在外面张罗场地,做一些收费的咨询。慢慢,他有了稳定的咨询客户群。

再后来,他觉察时机慢慢成熟,做“自由职业的咨询师”的路似乎可以走得通。

于是,陈海贤老师辞掉大学教授工作,成为了自己希望的“自由职业咨询师”。

由此可见,找到“兴奋点”,主动尝试,小步子,一点一点做加法。让念头成长,开花结果的方式,是对冲35岁危机的好方式。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有个重要观点: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接纳你所不能控制的事情。

35岁以后,我们可把握的机会不多,试错成本也高。小步子前进,控制好能把握的事情,是我们最优的路径。

03

创造做乘法

35岁后,很多人的工作都到了瓶颈期。费很大的力气,都难以突破,进而安而现状,陷入危机。

陈海贤认为,想要走出35岁(中年)危机,创作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方式。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创造性工作也是一种繁衍,创作能不断把独立于个人的新东西带到这个世界。

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不容易有停滞感。而无法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人,容易有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住,进入瓶颈期。

化解中年危机,开展创作性的工作,还可以通过总结经验,传承智慧的方式来进行。

2011年,39岁的李善友创业失败,退隐江湖,重返中欧,弃商从教。

多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教育创业者如何创新创业。

李善友做教育,放弃经典体系,从头开始研发课程,把颠覆式创新和互联网思维引入到创业者的课堂上。

连续三年,他在中欧商学院创业营的课评都是满分5分,他的课也成了EMBA同学的抢手课。

他开发的“创业教育”王牌课程,甚至被誉为国内该领域最好的课。

李善友还总结人类最顶级的经验智慧,先后写成了《第一性原理》和《第二曲线创新》,开办了馄饨大学。

正如李善友所说:“从教后,消除了人生危机,也开创了我自己人生的第二曲线”。

04.写在最后

陈海贤说:“生命是一个过程,过程的意义:让一切发生。”

35岁危机,就如同一年的秋季,是每个人都需的一段经历。

如何安然度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课题。

人生来是有很多限制,但也与生俱来就具备突破限制的能力。

所以,相信我们自己,都可以历经风雨而遇见彩虹;历尽沧桑归来仍是少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