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闲话电影』简书电影

《二十二》:“感同身受”是最没意义的安慰人的话,怎么可能感同身受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百毛巾

当时看《三十二》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去影院看《二十二》。还是那句话,这种题材能拍成电影,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我们也许看不惯导演的拍摄手段,但我们无法拒绝他给我们讲述的故事。

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小伙伴,看完电影讲,“我理解错了,我以为是日本人在华侵略时期留下的孩子。”近日《中国妇女报》提倡大家将“慰安妇”称为“性奴隶”,虽然不支持赤裸裸将伤疤再次揭开的行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性含义的词语很容易让不了解历史的朋友错误理解历史,而忘记阿婆和那段历史的重量。

我记得《二十二》中有位志愿者说,慰安妇是日本人给起的名字,他们(志愿者)在做诉讼时,给下的定义是,慰安妇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性奴隶的各国妇女。看完这部电影,至少让我那位同学明白慰安妇到底是哪一部分人群。我那位同学对我方运输子弹的阿婆很是喜欢,觉得她是有个性的阿婆,在影片中,炯炯有神,掷地有声的气质依稀看可以看见年轻时的风采。我想这部电影达到的教育意义就已经达到了。

同样,有位同学看完之后对电影很是一顿吐槽,什么废镜头一堆,空镜也只会从天空要下来……之类的话。不能苟同。原因很简单,没有一部电影是让每一位观众都能称赞的,但《二十二》是。作为一部正在和时间赛跑的片子,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八”,如果再没有人去拍、我们再不去看,这部电影真的会成为绝唱。当看到几位阿婆的生平介绍时,年份终止于14年、15年等最近几年的年份,我由衷地感到历史正在逐渐地离我们远去。我们这群孩子或是更小的一辈儿,如果都没有阿婆给我们讲,我们该如何记得慰安妇和那段屈辱的历史。这本是一部意义大于内容的作品,我们为什么还要苛责它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呢。

抛开上述这些,导演在转场的用心也是别出心裁。以两个地方的天空为起点和终点,以飞鸟为过渡镜头的那段转场,不知道大家有印象没有。两片天空就像是两个平行时空一样,两位阿婆没有交集,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感同身受”是一句最没意义的安慰人的话,怎么可能感同身受!

即使我以前看过《三十二》,我对阿婆们的印象,就是整日以泪洗面,活在过去中的老太太,但《二十二》的每一位阿婆却告诉我们,她们很好,她们放下了。如果年轻,腿脚利索,也许还能跳一段广场舞呢!

在电影的幕后故事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当导演一行人再次来到毛银梅阿婆家时,导演正在和旁人交谈,毛银梅阿婆往导演身上喷花露水,让导演多注意蚊子啥的。这就是我姥姥呀,每年夏天我去我姥姥家,我姥姥都会拿出花露水,让我这个城里的孩子多注意乡下的苍蝇虫子啥的。

这部片子里,没有控诉,平静的讲述,痛心时的“不说啦,不说啦”,这才是真是的慰安妇。导演曾说过,这就是自己家的老人,你好意思问她们当年日本人怎么对她们的吗?我大学时候采访过自闭症的家长,作为已经和孩子和家长有一年多接触的志愿者,我同样不忍心问家长当年是怎么过来的。当自家孩子被别人指着鼻子,说精神病时在想什么。虽然家长们已经很熟悉媒体环境,很熟悉记者想问什么,很流利的在讲述自己孩子的经历。没有流眼泪,或者说没有感情。直到家长们在畅想未来,说到自己走了,孩子怎么办的时候,留下了眼泪。不活在过去,现在生活充满希望,但未来又是迷茫一片,我想这才是自闭症孩子家长最真实的状态吧。

阿婆们最真实的状态也不过是,现在尽全力生活,放下过去。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是,当一位阿婆看到了日本人的照片时,笑着说,“胡子没了”,阿婆看到年轻时迫害她的日本人时,第一反应是,把日本人当做人,原来他们也会老。而我们对待阿婆,也应该把他们当做人,他们也需要积极正面地生活,而不是永远背负沉重的过去。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他们为什么能够活下来?”,所以,阿婆们在切身地告诉我们另外一个伟大的命题“活着”。

现在再看《二十二》中韦绍兰老人的这段话,依旧感该万分。我由衷地佩服阿婆们,可以活得如此豁达。


我是感谢当初参与众筹的每一位小伙伴的百毛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