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听”课与“看”课——一位教师的笔记

2020-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AICC2020

参加了一个在线的学习训练营,每天需要看视频课,完成作业。坚持了十多天,学的怪起劲。不料忽然出差,考虑到就三天,偷懒没有带手提电脑,寻思着反正手机能看能打字,没问题。

出差行程紧张大大超出了预期,每天回到酒店洗漱完已经快十二点。把疲惫的身躯放倒在弹力十足的酒店大床,忽然想,别人可以听书,我为啥不能听课呢?反正这门课也就少得可怜几页PPT,少得可怜几行字,内容通俗易懂,听课也能领会。

说到就做,靠着床背板,微闭上眼,听完了二十分钟的课,也趁机休息了一下缓过来精神,重新坐到桌前,精神抖擞完成了作业。

作业居然还评了优!一切都是辣么完美!

第四天回来一看,刚好安排的课程是休息一天,自己复习。暗暗窃喜,那咱就复习吧。

打开电脑,拿出笔记本,重学出差第一天的课。

咦?怎么回事,怎么全都像从来没有听过从来没有讲过,居然仿佛第一次学习?一边做笔记一边暗暗心惊,一节二十分钟的课,全程学完花了五十分钟,满满三页的笔记,勾画了三个重点,两张逻辑图。

目瞪口呆。突然意识到,用耳朵去学习,和手眼并用去学习,根本就是两码事。

用耳朵听,又不是英语,不会高度紧张,这就天然会忽略某些字词,造成知识的遗漏。而意思的不连贯或缺失,进一步导致理解不到位。收听时半躺的姿势决定了放松的心态,缺乏视觉画面就缺乏联想。即便对某一句有了疑惑,不按暂停就没有对课程的思考时间。归纳起来就是,有漏点,记不住,无思考,不深刻。

但是对着视频学,即便是简单几句文字的页面,也能形成视觉冲击,看和听双重刺激,本身的效果就更强烈。

PPT文字固然少,但加大的字体,标红的语句都是提示,让人迅速抓住重点。

人的眼睛看比声音朗读快得多,页面一打开眼睛几乎瞬间就能扫描全文,课程还没读到那行字,其实脑子已经开始思考,有了联想,疑问,思考,理解程度更深刻。

因为要记笔记,看到提纲挈领的标题,有深度的句子,立刻就要暂停,记录下来,写的过程会再次记忆和思考,如果还不能理解,会拉着进度条反复播放好几次。遇到不懂的,又会直接跳回开头去琢磨。

手眼并用,配合脑子高速运转,才能记住更多,也才能学得更有逻辑有思考有理解有深度。看来,最传统最原始的边看边读边记,才是最适合学习的方法。

耳朵听,当然也是很好的学习渠道,走路时听歌,听英语广播,开车时听新闻听说书,都能抓住碎片时间,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听,更适合娱乐,或学习深度要求不那么高的内容。至于只用耳朵听课嘛,嘿嘿,你自己体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