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养娃

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语言

2018-06-26  本文已影响44人  叶子暖洋洋

阅读Day4《正面管教》P30-32页

【读书收获】

今天的主要收获是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所诉说的内在。

每一个孩子,甚至每一个人,都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当一个孩子有不当行为时,他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在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感受不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也感受不到我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价值。

比如一个总在班级捣乱的孩子,他可能是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引起老师的注意,引起同学的注意,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从而觉得这是一种获得爱的途径。

也有一些孩子会抑郁甚至结束生命,因为他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感,惩罚、权利之争都可能让孩子觉得我是不好的,我是没用的,对自我不认同,于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走上轻生的道路。这让我想起之前那个被老师叫家长,之后被爸爸训斥而跳楼的男孩。

【今日实践】

践行了启发式提问及我感受表达。

吃饭时,七月站在自己的椅子边边上,我们感到特别危险,怕她摔倒,于是让她坐好。

七月说:”不。“

我说:”你这样非常危险,容易摔倒。”

七月说:“不,我不要坐。”

我说:“爸爸妈妈爱你,七月坐下吧!”

七月说:“不要坐。”

我说:“七月,你这样站着,妈妈会非常担心。如果你可以坐下,妈妈就可以安心吃饭了。”

小家伙眼睛骨碌碌转了一下,对我说:“不坐下,就会摔倒头头。”

于是慢慢的就坐下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