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商学院096|产品化
刘润5分钟商学院第二季第76篇笔记
概念:产品化
产品,不是技术或能力的输出。技术和能力是属于你的,产品是属于用户的。为什么不少教授讲不好课,不少科学家做不出东西?因为缺乏“产品化”,也就是把你的技术和能力,按照用户最能接受的方式打碎、打包、打磨成产品。
产品化,用在个人身上也一样。你自己,是身怀绝技的一组能力,还是用户界面友好的产品,决定你在多大程度上对他人有价值。
怎样做到产品化?你至少可以考虑几个方向:1)对象感:你服务于谁;2)场景感:他在什么情况下用你的产品;3)价值感:你的产品能解决他什么问题;4)结构感:他用的过程体验如何。
联系:
1.对象感:同样都是直播产品,快手服务于普通底层大众,内容多元;抖音服务于年轻、时尚群体,以音乐、炫酷视频制作为卖点。
2.场景感:罗辑思维60秒稳稳占住了上厕所的时间;王老吉以吃火锅易上火为切入点,主打“怕上火喝王老吉”。
3.价值感:叶茂中说好的营销是解决用户的冲突。比如,小米和名创优品在解决高品质产品和低价之间的冲突,给用户提供性价比的价值;KEEP在解决“想要变瘦变美”和“懒惰不自律”的冲突,给用户带来独特价值。
4.结构感:用用户感知地图或MOT,可以画出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为产品使用迭代提供反馈信息。
应用:
如何让我组建的“300天精进计划”学习社群具有产品化?
1.对象感:-1—5岁的(准)职场人,渴望能力提升,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
2.场景感:看完一本书或听了一节课,没有输出很快就忘了,还是改变不了自己。因此,用社群激励+打卡排名的方式,刺激大家做输出,进行学以致用的刻意练习。
3.价值感:社群为大家设计整套学习方案,精选输入的材料,把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起来,让大家不再觉得孤独,坚持不下去。
4.结构感:社群学习方案的设计有模块化的体系,每天的学习分为输入端(书籍、文章或课程)和输出端(练习或实战案例),并且每周有复盘,每个模块结束会有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