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简道我的老师想法

成功要听得进去反对的声音

2021-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猴得住

蘑菇通常生长在那些潮湿、阴冷、不通风的地方。在现实中,腐败和堕落的产生,也是因为少了批判之风。批判不是故意刁难,它像一阵风,吹在脸上很冷,但却能使空气干燥,以防止那些邪恶的细菌繁衍。

——尼釆《人性的,太人性的》

可以说,批判的意义和精髓在尼采的这段中尽显无遗:一个人,要想获得成长,一个组织,要想健康发展、壮大,都必须能听得进去反对的声音。古人所说的逆耳忠言也就是要警告我们这点。

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之治乃至大唐盛世的出现,可以说是太宗听得进去宰相魏征的逆耳忠言。批评是一门艺术,然而接受批评更是一种气魄,人无完人,任何人能力、品质都需要不断完善,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都没有清醒、正确的认识,而如果我们能虚心接纳别人的批评,我们便能不断地完善自己。

魏王决定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台阁,它的高度恰好是天与地之间距离的一半,并将这座高台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知道魏王这个决定后,都觉得很荒唐,于是纷纷前来劝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气,他传下命令说:“谁要再来反对我的决定,一律杀头!”这样,大家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只是在心里着急。

一天,有个叫许绾的人背着筐,拿着铁锹到王宫来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愿前来助大王一臂之力。”

见到这个前来帮助建造高台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兴。魏王问他:“你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

许缉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帮助大王您商量建台的计划。”

魏王连忙高兴地问他说:“你有什么高见?快讲来我听。”

许绾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先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魏王很不理解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许绾说:“请大王听我分析。我听说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髙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要建7500里高的台,那么台基就得方圆8000里。现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远远不够做台基的。古时尧、舜建立的诸侯国,土地一共才方圆5000里。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讨伐各诸侯国,将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部占领。这还不够,还得再去攻打四面边远的国家,得到方圆8000里的土地之后,才算凑齐了当台基的土地。另外,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的人需要吃的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能计算。同时,在方圆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先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您应该先去大规模地打仗。”

许绾说到这里,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魏王当然是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这里,我们应该欣赏的并不仅仅是许绾的口才,更应该佩服魏王的气度。然而,中国历史上,能虚心接受批评的帝王将相并不多,正因为如此,他们常亲小人远贤臣,最终被小人推进火坑,落得凄惨悲凉的下场。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挫折、失败,乃至磨难。有些人会怨天怨地,牢骚满腹,但很少有人能找到自己的主观原因。因为人们通常会被自己的双眼蒙蔽。而当有人对我们指出错误、批评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他怎么老是看我不顺眼?这个人真是讨厌,处处跟我作对,更有甚者,会对其进行攻击甚至报复。如此,我们自身的缺点不仅得不到完善,错误得不到改正,还会理所当然地被肯定,在身上肆无忌惮地发酵,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后悔莫及。

其实,不妨反过来想想,此人对你有意见,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的失误和不足的地方,那说明什么问题呢?可能是你真正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你还做得不够好,以至于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还需要自我检讨和反省。而这些东西不是我们随随便便就能意识到的,也就不会随随便便地成功。相反,如果你能听进去别人的批评,然后能从自身找问题,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地虚心接受和改正,并不断地完善自己,这将会是你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对方批评你时直接的说话方式,或者说伤害到你的感受或自尊的程度。

总之,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人批评甚至咒骂并非坏事,有人这样对你,至少说明你是个有价值的人。所以,当别人批评你时,你千万不要为此不悦,反而应该欣然接受,他无偿地告诉了你现在正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你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或者不敢面对别人的批评。其实,有了这些批评,你的进步会更快,你更能认识了解自己。对于这样的一个收获,我们应该向批评我们的人表示感谢!从这个角度想,你会意识到是他让你从茫然中醒悟,然后你便可以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那么,对方也会对你刮目相看,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其乐融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