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相信未来 |人类简史读后感

2017-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风尘绝月

虽然之前已经写过了一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觉那篇写的主题不是很明确,思想虽然表达了一部分,如果想单纯的表达读后感就不能去设定一个狭隘的主题。所以就重写一篇读后感,畅所欲言吧。

看完这本书之后,突然感觉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不少。仿佛自己站在了历史上的前所未有的高度,感觉路在脚下未来触手可及。之所以自信心这么膨胀,一方面是因为生在了最好的时代,人类已经通过了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可以说人类已经慢慢开始突破生物圈这个限制,未来是美好的那我为什么要畏手畏脚呢。另一方面透过人类发展的长河,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前辈在为了自己的梦想,或者说是利益去不断的实践,最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顺带着还改写了历史。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不断拼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时候还为这个时代的推进做出了一点贡献。现在想想那样岂不是成为了人生赢家了,虽然若想达到那一步不会容易。但是有追求总是对的,至少在艰辛过后还有那一丝丝希望,那就值得去拼搏。重要的是在日新月异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可以通过不断地自我激励调整自己达到最佳状态,然后坚持下去。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甘于平庸的人,但是整个时代的变迁都是由极少数人,也就是所谓的精英统治阶层来引领的。他们不一定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但是一定是这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拥有社会绝大多数资源的所有权和分配权。所以用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词来形容就是有梦,有路,有未来。

我从来不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仁慈的,所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生态的破坏以及对其他生物的影响,简直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影响。甚至早期智人对其他人种的灭族行为,其实可以说毫无人性可谈。人天性就是一个比较自我排他的单独个体,无数个体才组成了这个社会。并且在人类社会农业革命以来,对猪,牛,羊,鸡等我们日常中的食物培养也是惨绝人寰的,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既然做为食物链顶层的生物,吃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请在选择食物的时候,需要按需选择,不要浪费。当然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肉,而对如何培养这种东西是被蒙在鼓里的。

当然谈到人做为地球生物圈中的上帝,人类只不过是在追求着自己的利益。却丝毫没有尽到自己作为上帝的责任。导致现在物种越来越少,越来越单一化。用暴君这个词或许在适合不过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能制约人类发展的东西已经不多了。甚至这种制约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弱。那么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的野心,要懂得知足。慢慢的去做一些上帝该做的事情,不要等到当地球上只剩人类的时候想想都凄惨的画面。

当然在人类还处在食物链的边缘的时候,就慢慢的开始学会了信任陌生人。这成为人类合作的根基,慢慢的发展到可以通过想象一些事情交流增加了信息的传递量也就是所谓的八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八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大因素之一。这也就可以解释现在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喜欢八卦,毕竟是人类社会的最古老的传统。到随后人类可以想象出让所有人共同相信的东西,然后赢得别人的信任进行合作。(这是图腾或者可以理解为宗教信仰)随之而来的语言文字,更是增加了我们讲故事的能力。所以信任和合作还有想象力不仅是在远古时期,哪怕到现在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但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东西就是社群和情感了。

如果说是上面的因素推动人类走向食物链顶层的话,那么科技则是推动人类走向上帝这个位置的。现在回头看,科技的发展虽然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但是他的发展却导致人类自身的进化一直处于退化的状态。比如说现在人的身体素质,肯定比不上狩猎时期远古人的能力。不仅如此,科技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繁琐刻板。当然发展是不可逆的,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你处在这个洪流当中他就会推着你往前走。

可以毫不谦虚的说,科技正在推动着人类从上帝走向造物主这个位置。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生物学的进步。当然成为造物主之前我们不得不面对几个问题。通过基因研究,人类的情绪是受身体内某种物质分泌多少控制。这个物质的多少是有起伏的但一直维持在一个范围之内,所以人的情绪会是一个起伏的过程。你不会一直昂奋也不会一直低落。那么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通过注入药物来维持自己的状态,那么那和现在的瘾君子有什么区别?哪怕注射可以让人心情一直美好,那么没有了情绪了的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人类的机体可以承受吗?

如果生物学可以帮助人长生不老,那么会不会因此是人类发生战争最后走向灭亡。或者说人们长生不老之后,会不会感到无聊自杀率上升呢?如果都长生不老那整个生态将会承受多少人呢?这样违背了自然的原则真的有必要吗?

可以说第十九章是我觉得最好看的一章,甚至我以前为此走上了歧途吧。因为人类的情绪是波动的所以有低谷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之前我的研究方向是如何通过自我平时的修炼去避免发生情绪波动。现在看来这种方向是错误的,虽然自身感受很重要,但是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自身感受上。刻意的追求自我感受就会使自己跑偏,因为发生的事情不管你什么感受其已经是既定事实。那么自己用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态面对才是改变事物本身的重要因素,所以就不是说避免它不发生。而是发生后我以什么心态来面对,心态来看就是重点了。遇事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太看重自身感受也是自私的一种表现,太自我化。

其实我一直相信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所以虽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话虽然有点极端但是却不无道理。但是最主要还是要看自己的独立能力了。我们从一出生就出生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中,然后受周围各种现有价值观的影响。甚至可以把这个大的环境看做是禁锢我们思想的牢笼。我们的思想意识无时无刻的受着外界的影响,可以把它当做是主动或被动的学习。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你活着,各种信息就会纷纭而至。这个时候我们独立的意识和思考能力就会像一个守卫一样去,把所有的信息把关。所以有时候我们与其被动的去接受,还不如主动地去索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在这个纷杂的信息爆炸时代如果你一直往前走,很容易迷失自我。所以走一段停下来回头看一看,就会让我们尽可能少的去迷路。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我们才可能去突破现有的牢笼,向前走去。

我一直相信现在的科技在一点一点的累积,也会到达临界点随后质变。让人类真正坐到造物主这个宝座上,或者人类通过升级创造出新的物种。这也许是人类在亲手通过自己的技术终结自己,当然这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通过迭代,在现在人的基础上进行加强最后脱离。另外一种则是跳跃性较大前期共存,随着发展因为排他性或者价值观的问题,出现大规模的战争,让人类走向灭亡。当然这也不过是现在的空想而已,历史是从来不以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的。但是物极必反这个词在这里就非常恰当了,所以我们只能活在当下,然后相信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