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还是能力?竞技教育迫使教师选边站队
前面说过学生学习自觉性缺乏是教师包办管控的结果,很多教师不能同意,不包办管控他不学习怎么办?
不能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他慢慢学习管理自己?不能,能力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即时产出好成绩,考评机制分分钟管你要成绩,不会给你慢慢习练的机会。
即便有更利于学生的选项,因为考评机制的存在而无法选择是必然,考评机制唯分数,教师就难以顾及其他。
就像孩子学走路,成年人必须给他时间和练习的机会,给他摔跤犯错的机会,他才有日后的步履矫健,然而竞技教育决然不会给他这机会,竞技教育主要目的是优胜劣汰,淘汰随时可能发生,前文有说,从小学入学到站在独木桥前,十几年下来至少要淘汰半数的人;
高速运转的考评机制不会给任何一个学生慢慢练习和不断试错的机会,而能力的增长又必须是一个漫长和不断试错的过程,两难之中,放弃能力的培养是不二选择;这就是学生必须被教师拖着走的原因,当孩子还在练习走路的年纪,就必须快快赶路;当他他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时,就必须有好成绩,这成绩的取得就只有靠教师的包办管控;
可怕的是这长达十几年的包办管控下来,很多人就再也不可能拥有自主自觉的学习能力了;包办管控彻底废掉了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这也是进入大学很多学生直接死鱼的原因。
面对分数和能力的选择,学校和教师选择分数、选择站在体制一方再正常不过,他们不过是体制的一个零部件,没有零部件可以独立运行的道理。
分数和能力对孩子来说到底孰轻孰重?答案也很明确,当然是能力,能力才是孩子未来进入社会的立身之本。
一位曾在中国中学任教几年后断然辞职的德国教师说:
看到孩子们每天5点多到校,晚上6点多离校,家长每天都很疲惫,老师更是疲惫,这种连大人都吃不消的教学模式竟然没谁改变,看到孩子们每天无精打采,每天在应付着,心里很痛。
把人最珍贵的年华付之毫无意义、毫无发展价值的学习内容上,这种负成长的教育模式其实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当认识到这一点时,很内疚,现在甚至每天都在请求神的宽恕。
他为中国的未来深深担忧。
愿我们的教师也能有这觉悟,起码分清楚为孩子好和为孩子的分数好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