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海滩
惠来神泉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神泉港胜迹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说。
"三奇"即奇物--丝线吊金钟,奇鱼--拜鱼,奇水--甘泉。
"八景"指蜃楼海市、海角甘泉、烟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笔高标、晚霞归帆、书院青松、古井通海。
神泉镇古时叫神前镇,因在神泉镇区东南角有一口淡水井,宋代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朝时砌成泉井,神童苏福为其题写独脚联:
"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
历代文人都跃跃欲试对其下联,都不甚工整,一时成为绝对。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使此泉演变为"神泉"。
神泉镇也因此而更名,但当地老一辈人还是习惯性的称呼为神前镇,毕竟传承的很多东西很难抹去痕迹。
这年夏天,小西学校放暑假,约了室友小五一起回惠来老家。
小五是湖北随州人,湖北随州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小五对海边风景是无比的渴望```
小五跟小西睡上下铺,平时两人聊得来,特别在课题研究项目上配合挺默契,这学期两人合作圆满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为了慰劳自己,两人约好了一起到小西老家海边玩玩```
相同的青春有不同的流逝方式,小西和小五都属于青春“干枯型”,一心学习和专心研究课题,对知识求知若渴,无视青春的存在,硬生生将荷尔蒙压成了结石```
两人背着简单的行李,坐上大巴车直奔惠来县。
一路上风光旖旎,但小西小五并没有顾及沿途风景,神采奕奕的争论着课题研究需要套用的公式,把全车人都听睡着了。
司机也打着呵欠说:“弟啊,你们能不能换个话题?你们对得起脸上的青春豆吗```”
司机的话有如棒喝,小西静了下来,想了一想对小五说:“老司机说得没错,我们这次是来放松玩的,别老是谈课题了,我们先别回家,我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咱们好好玩玩```”
还沉浸在公式题海的小五回过神来,懵懵的说:“好啊,你安排就好,我听你的。”
神泉镇距小西家还有十公里,大巴车经过神泉镇车站,小西就扯着小五下了车。
小西边走边说:“前面就是神泉镇标示性景观神泉井,历代文人墨客就喜欢造作,隔靴挠痒,其实就是一口淡水井,对我们理科男没啥吸引力,我们直接到海边转转,若运气好能碰上海市蜃楼就中奖了,人类目前对海市蜃楼的研究和了解甚少,至今科学无法给出使人信服的解释```
海市蜃楼常出现于神泉港西南海面,时间多在春夏之交,天将大雨前夕。
“海市蜃楼”的出现次次有异,有古代的台榭、厅阁,有现代的高楼大厦,还曾出现过日本侵华的战争场面。
同一次蜃景也变幻莫测,景象万千:时而勇士披坚执锐,万马奔腾,时而曲苑、酒旗,仕女嬉游,或隐或现,若远若近,蔚为壮观。
蜃楼出现有一年一次或数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
长则几小时,短则十几分钟,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现,从下午一时至六时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2005年2017年都分别出现过蜃景,当地渔民总结为观察气候经验,有“景远候风,景近候雨”之说。”
小西还没说完,小五口水快要流下来:“好好,咱就去海边等海市蜃楼!”
两人边说边笑,绕过了神泉井,充满期待直奔海边。
神泉港是渔港,渔港必须有避风塘,在神泉港的东南面海处,有一条天然的分叉道,聪明的渔民在分叉道边建了一条堤围,形成了避风塘。
解放后政府为了发展海洋渔业,就地建造一个造船厂,每年的台风来临,渔船不能出海,停留在避风塘避风,很多船只就趁这机会在造船厂养护和维修。
小西和小五来到造船厂,快步踏上海堤,一眼望去就被眼前的景观镇摄住。
只见蔚蓝的天空连着远海,海岸线一望无际,摊边海水约一米左右清澈见底,海底的砂砾颗颗可见,偶尔飘过的银色小鱼并不惊慌,悠然自在的窜动着,几乎没有波度的沙滩往远海处延绵了几公里,更象平底的河流连着大海,远海的蔚蓝和近岸河流般的翠绿似乎糅合在一起,既相连又间隔分明,大美无痕,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小五已被眼前的海景折服,对小西尖叫:“哇哇哇太美了哥,我忍不住了,要冲下去海滩泡水,不要什么海市蜃楼了哈```”
对海并不陌生的小西也感同身受,陶醉在碧海蓝天间:“对对对,这就现实版的海市蜃楼,咱下去畅游```”
阳光正好,俩人脱了衣服,一下子就蹿进水里。
“爽啊,整个大海都是我们的”小西把头从水里探起来:“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游泳场。”
“大海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小五诗情大发:“噢错了,是大漠孤烟···”
俩人捧腹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小五说:“小西,为何偌大的海滩,天气又这么好,怎么没人来游泳?是不是海边的人都游泳游腻了?”
海滩风平浪静,空气似乎凝住了,小西定了神说:“是啊,我也纳闷,海边人很喜欢游泳的啊!”
这样一说,俩人两眼对视,突然感觉有些毛骨悚然,不禁往岸边靠了一靠。
“哎呀,是谁在挠我的脚”小五尖叫了出来,边说边往小西身边挪“小西快救我!”
小西伸手扶着小五:“别怕,怎么回事?”
小五惊魂未定说:“底下有东西挠我的脚,就在脚底下,还在挠。”
“你别动,我潜下去看看”小西说完就顺着小五的脚往下摸。
海水清澈可见,小西潜下水中,手轻轻示意小五抬脚,看到脚底下一堆贝壳,贝壳里伸出螃蟹爪子在乱抓,小西恍然大悟,顺手抓了一把浮出水面,咧开嘴大笑着对小五:“你这胆小鬼,是寄居蟹!”
听小西这样一说,小五绷紧的脸稍微放松:“我看书有见过寄居蟹的介绍,没想到这东西还会挠人。”
寄居蟹主要以螺壳为寄体,寄居的最大螺体最大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因其非常凶猛,常用其螯吃掉软体动物贝类的肉,霸占其壳为己有,随着寄居蟹的长大,它会更换不同的壳来寄居。
这时小西感觉脚底下也有寄居蟹在挠脚:“但是寄居蟹主要生长在岩石缝隙和珊瑚空隙,为何这片沙里有这么多呢?”
正在这时,远出有条小渔排划过,渔排上有个黝黑的渔夫,看到小西和小五,立即将船放缓停下,神情慌乱朝俩人用力挥手大喊:“喂喂那谁,快快回去,快上岸去```”
小西和小五懵懵的摸不清头绪,听后渔夫这么一喊,小西胡乱应了一声后对小五说:“我们回去吧,寄居蟹太挠脚。”
小西上岸前潜入水中顺手抓了一把寄居蟹,上了岸找个玻璃瓶灌了些海水,将寄居蟹装好。
渔夫远远的看着俩人上了岸才继续前行,俩人穿了衣服往家走,虽然有些不舍,但看到渔夫夸张的神情,感觉怪怪的。
回到家里,小西向父母介绍了小五,一家人准备晚餐食材,小西将装着寄居蟹的玻璃瓶拿出来,俩人看着寄居蟹感觉没什么特别的。
晚饭后,隔壁老叔过来串门,一眼看到玻璃瓶里的寄居蟹疑惑的问小西:“弟啊,这寄居蟹从哪抓的?”
小西回答:“就在船厂后面沙滩抓的,对了老叔,我们下午在那里游泳,怎么没有见到其他人?而且有个渔民赶我们上岸,是怎么回事啊”
听小西这么一说,老叔吓得嘴巴张开差点合不上:“弟啊,你们是吃了豹子胆啊,居然敢在那里游泳!”
小西懵了:“怎么了,没什么啊,那里有鬼吗?”
老叔喝了一杯功夫茶,舒缓一下情绪缓缓道来:“那片沙滩的水里可是埋葬着我们多少先人啊!”
小西和小五一下子觉得毛孔都竖了起来,“怎么可能?人怎么葬在浅海沙滩里呢”小西问。
“中国那么大,整个海岸线就我们这里有这个风俗”老叔继续说:
“从古至今,神泉港的由于土地紧缺,海边的渔民没有土葬,生于海死于海是渔民的风俗,渔民过世后,一般都是用海葬。
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它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的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堕沉入海。
后来渔民担心尸体被鱼吃掉,利用神泉港湾后这片天然平坦的浅水沙滩,带着挖沙工具浅潜入海,在浅海中的沙地挖个坑,将先人尸体直接放进海中,填进沙坑里,然后用工具挖沙子将尸体盖上,这一切都在海水里操作。
他们相信,海水能防腐,同时盖上沙子避免尸体被鱼吃掉,保证了尸体的完整,完整的尸体代表着灵魂不灭,就象埃及的木乃伊一样。
这种海中沉沙葬法,没有办法标出具体的标识,从岸上看是看不到任何端倪,这片浅海沙地底从古至今延续重叠下来,密密麻麻不知埋葬着多少渔民。
由于尸体的溶解,引来了大量寻食的寄居蟹在这里生存繁衍,而渔民则诚挚的认为寄居蟹就是先人的灵魂···
“哦原来如此”小西恍然大悟:“难怪那个渔民神情严肃的赶我们上岸,原来那里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不仅自己不在那里游泳,也不许别人在那里糟蹋。”
第二天,小西手里捧起装着象征祖先灵魂寄居蟹的玻璃瓶,来到海边,将寄居蟹倒进海里```
小西明白,寄居蟹只是寄居蟹,但民风民俗由来已久,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再经历怎样的变迁,对于先人的敬畏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依然存在仪式感,怀古追先以各种形式存在着,每一种形式存在都有意义,都必须诚挚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