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素养?
截止今年,他已经已有4年的时间在与“网络素养”这个内容打交道,当有人问起这个概念的时候,他还是无法快速、简单的解释清楚,大多数还会以具象化的现象、案例作为出发点,例如网络安全、网络欺凌、网络搜索等等。今天,他再一次对“网络素养”进行一点自己的阐述。
“专家”的研究
或许大家听到“网络素养”应该比较茫然,不知道是说什么的,有的人会理解为“信息技术”,教人如何上网等等。我们来看看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
首先,查看百度百科的定义:
网络素养,Digital Literacy,又译作数位素养。是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的能力来定位、组织、理解、估价和分析信息。
其次,再看一下互动百科对“网络素养教育”的定义:
网络素养教育,指的是网络使用者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未成年人及成年人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网络规范、道德修养、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然后,我们在看一看维基百科上的介绍,这里将“网络素养”称为“数位素养”:
数位素养是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的能力来定位、组织、理解、估价和分析信息。
最后,我们再根据论文查询“网络素养”的定义:
网络素养是指人们依据当前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网络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并加以处理、评估、利用、创造以协助个体解决相关问题和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能力。——耿益群 阮 艳(2013)
以上概念是他比较偏爱的,这里强调了网络素养的最终诉求,解决问题和提升生活品质。
“网络素养”的定义从未统一过,一直在演变动态变化中。其实,我们可以从2017年“网络素养:概念演进、基本内涵及养成的操作性逻辑”(喻国明 赵 睿)这篇论文中比较清晰看到概念的演变过程。
1994年,美国学者 Mc Clure 首先用“网络素养”(network literacy) 的概念来描述个人“识别、 访问并使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的能力。”
学者 Selfe C. 将网络素养的概念进一步精细化,区别了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 和 技 术 素 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计算机素养是人们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网络的机械技能;而技术素养是在电子环境背景下,一系列包含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价值观、实践和技巧的复杂的操作语言。
学者 Savolainen 则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对网络素养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网络能力(Network Competence)的概念,认为网络能力包含互联网信息资源中的知识,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相关性判断的能力,沟通能力等四个方面。
1996年,学者 Hu,C 率先将网络素养研究与图书馆工作实践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接受系统的网络素养教育,他们不应该仅仅扮演连接用户与网络资源的中介人的角色,而是应该作为教育系统的辅助部分,帮助提高目标群体的网络素养。
2005年,Walker提出, 网络素养意味着将用户与他人的表达连接起来,同时邀请他人发表意见。研究者 Benson 和 Reyman 提出, 网络素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技能和狭义的计算机素养,而是一种在当前互联网个体相互分散又相互协同的状态下,对人们进行读、写和其他参与式活动的解读能力。
2013 年,美国学者 Howard Rheingold以“Net smart”一词定义网络素养,并在《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一书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网络素养的概念,他认为,素养是技能和社交能力的结合。注意力、垃圾识别、参与、协作、网络智慧人是网络素养的五个组成部分,这五种关键素养将给人的思维和社会关系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具有改变世界的能量。
在上面这篇论文中,将“网络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做了较全面的分析。
他个人的分析
他对网络素养并没有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而将“网路素养”进行了拆分,“网络”和“素养”。先看“网络”,网络在他昨天的文章中已经有了介绍,一个观点:网络是环境,不是工具。感兴趣可以点击此处跳转。
再看“素养”,在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在词典上是这么解释的:
1.修习涵养。2.平素所供养。
他在网上还搜到关于素养有这样的解释:
素养是一种习惯、准备,一种准备就绪的状态,或一个特定行为方式的倾向。当我们提及“素养”,我们指的是思维素养——特定智力行为模式的倾向。——来源搜狐:http://www.sohu.com/a/241426831_528979
再将素养和其他词语结合,我们在来看两个概念,职业素养(职场素养)和人文修养。
先看“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百度百科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MBA智库百科
在知乎上有很多关于“职业素养”方面的回答。再来看看“人文素养”。
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百度百科(互动百科)
综上,素养是一种综合性品质,在特定的场合有特有的一些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那如何更简单的理解网络素养呢,他做了如下的定义:
网络素养,在网络环境中各种行为所表现出的品质。
解释:
1.网络素养存在于网络环境中,如果没有网络就无从谈起。
2.网络素养存在于具体行为中,每个网络的操作都是个体的一种行为表现,也是一种心理倾向的外显,而长期的网络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3.网络素养最后落脚在品质上,能力有高低、品质有好坏,能力对应着技术和手段,品质对应着自身修养和对他人的价值。
在前面很多长一段时间,他对待网络素养都是从手段和技术上考虑的,网络素养能力越高就能更好的将网络为自己所用;但随着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在一个假象的隐匿环境中会放大各种人性的方方面面,所以非常希望将网络素养最后落实在品质上,自己能够约束网络行为,自己能够提供为他人提供价值。
“3,2,1,停!”你或许看完此文还是很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留言互动?
注:
1)为什么在文章里经常会看到“3,2,1,停!”的字眼?原因:提醒你在看他的内容,要想你自己的事情,那是一个启动你思考的信号,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具体分析。
2)为什么文中会频繁出现“他”,这个“他”即作者自己,用“他”是为了尽量较少自我陈述,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写文字,以此提醒自己尽可能客观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