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提问—系统式案例教程》3.治疗的目标:解决取向
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32—37页)
他人的期待,社会的影响,我们自己被裹挟着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吗?这个想要的是他人或者社会赋予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呢~~
在恩斯特的这个案例中,姐姐和妈妈的期待是期待恩斯特能够积极的看待事物,做一些工作或者出去和朋友多交际。
恩斯特本人呢,从姐姐和恩斯特的描述中他大部分时间是与世隔绝。在咨询中恩斯特表述的治疗方向大致上和姐姐一样。同时他的生活状态和他表述的目标方向会有差异在。治疗师用了五个奇迹提问(比如:1、我们假设,今天的谈话很成功,接下来的后续谈话也很成功,那么,在这一系列的成功谈话结束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2、如果我纠缠不休的一问再问,那您必须得原谅我,您有一段很长的故事,知道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会固执地追问下去。我们假设,来了一位好心的仙女,她把您所有的问题都给消除了,所有的促使您到这里来的问题,那么明天早上会是什么样子的?您的家庭生活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您的个人生活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来理解恩斯特他本人想要什么,这不断的询问即使到最后,在这一节也没有问到结果,为什么呢。我们习惯于关注问题,并根据问题利用习惯的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这一节的描述中,恩斯特的行为表达和语言表达寻找差异和冲突,他的语言表达是要积极向上,好好学习,通过职业培训,和朋友多联系沟通;他的行为表达是大部分时间与世隔绝,工作搁置,朋友无交往。
李松蔚老师在讲解《循环提问》这本书的时候,把它们分为问题取向和解决取向两个方向讨论。我们习惯于利用问题取向应对问题,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尝试,解决取向应对问题。
问题取向vs解决取向:
例如:我为一件小事感到生气,干预目标是什么~~
问题取向:不要生气,要大度一些。
解决取向:找一种安全的方式尽情生气。
例如:阿尔斯海默症患者在养老院等公交车走失的情况。
问题取向:没有公交车,回去吧。
解决取向:在养老院设置了公交站点,把症状安放在那个小小的站台。
我的理解:问题取向把问题和个体联系起来,要求个体改变;解决取向接住个体,接住问题,问题不是问题,需要调整的是和以前不同的应对方式~~
在这些之前,首先需要知道:“您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