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2017-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会飞天的怂猪

前几天,微博跟朋友圈被“维密”刷爆了。

这次博人眼球的不是“维密”最新款式,是奚梦瑶在舞台上摔的那一跤。

好友G一刷到这个消息就在朋友圈里发了自己的感想。结果不用想,这种本身自带流量的话题,就算是放在朋友圈这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圈子里,还是能够激起一层一层浪花。

G好苦恼地问我:

怂,我觉得我没有说错什么啊。作为一个职业模特,你在秀场上摔了,就是你的失误,你的过错。有人安慰、鼓励你,那是另外一回事。错了就是错了。

对啊,错了就是错了。

毕竟这一场Show time耗费了无数幕前幕后人的心血,尽管是因为裙摆太长,鞋跟太细等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奚梦瑶那尴尬的一跤。但是随机应变,快速化解突发状况,不应该也是作为一个“维密”天使该做的嘛。

G在朋友圈里发的那一条我也有看到,只是默默地点了一个赞。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具有自己的思想,就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不同思想才会碰撞出缤纷多彩的世界。

为什么要去强求别人与自己一致?甚至为了这微不足道的“三观相同”,撕破脸皮,争个面红耳赤。

前段日子,电影院上映了一部很小众的欧美电影。小众到整个电影院包括我跟另外一位好友孙安,一共就十六个人观影。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肯尼思·布莱纳格,电影还是沿用了他老人家一贯的风格——舞台剧特色。可能是因为孙安真的太累了,也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中欧美口味太重,整部电影中很少掺入东方人的味道在里面。

电影出来之后,我心里挺抱歉的,跟她说,下次再挑电影就让她来挑。

结果孙安只是摇了摇头,一边咬着奶茶吸管一边跟我说:我承认这部电影我确实没有看懂,中间还睡过去好几次。我是真佩服你还能被电影的情节感动哭。

我本以为她会跟我吐槽这部电影有多垃圾,多难看,导演拍的有多不靠谱。因为我有太多次跟别人看电影,明明导演跟演员都很不错,剧情也衔接连贯,但是自身经历太少,看不懂导演用意的人,一出电影院的门口,就跟我大说特说,这部电影怎么怎么烂尾,怎么怎么浪费了他的金钱的经历。

孙安听我说完,耸了耸肩:看不懂就是看不懂,没什么好不敢承认的。我确实只适合看全场特效外加时不时植入性广告很强的科幻片。不过,有时候看点小清新的电影也不错,陶冶一下情操。

后面孙安还开玩笑说,因为剧情对她来说真的太枯燥乏味了,她老觉得电影院里的椅子有跳蚤。

简书

其实,看电影、煲剧就跟跟人相处一样。每一部电影、每一部剧也是别人的人生经历,你没有任何资格去指指点点,更没有那个资本用你那短短几年的经历去评价他过得是好还是坏。

大学的时候,跟一个男生在追同一部剧。里面有一个剧情,讲的是男主角跟女主角分手了,男主角在家中离女主角屋子最近的那一面墙画了一扇门,画完之后,男主角失魂落魄地把自己整个人泡进了蓄满水的浴缸里。

一起追剧的男生微信抖我,

怂,你看这夸大的,不就是失个恋吗?搞得好像得了绝症一样。

失恋就跟得了绝症是一个性质的事件。如果对方是你心心念念,所爱所想之人,TA的离开,对于你来说,就等于刨你心、挖你肝。

当然,这些话我没有说出来。毕竟对方是在用一个完全没有谈恋爱的人的旁观角度跟你阐述他微薄的阅历经验。

懂得越少,就越容易心气比天高,越认为这个世界都应该是他看到的这副模样。

无知的就如晋惠帝出门游玩,看到大批百姓饿死在街头。大臣上报晋惠帝,百姓因为太久没有可进食的食物,活活被饿死。结果,晋惠帝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民无食,何不食肉糜?

庄子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孔子也奉劝过他的弟子,不要与三季人争辩是否有第四季的存在。

见识只有一点点,却硬要鼓吹自己,并让人认同、接受自己的观点,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行为,你还要去与他争辩,那就真的太不值当了。

越是见得多的人,越明白这个世界感同身受会有,但是经历完全相似的两个人是不可能的。他更能够明白,少说话,多用心感受的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