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浅吟

谁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读《致语文教师》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255人  语文的味道

   

谁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读《致语文教师》

      这周断断续续读了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感触很深,读着文字,似乎就看到了余老在昏黄的台灯下埋头书写,灯下那花白得头发早已成了霜。

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

      就教师的职业而言,积累决定底蕴。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专家”。余老千余节课的听课记录,坚持数十年的资料性的阅读,无法计算的资料目录索引的积累……没有自己数十年的积累,怎么会有10本著作问世,怎么会有1400多篇论文的发表。余老说,越是有丰厚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研究与写作的思绪;没有积累就进行拓展,于生活于学问都是一句空话。

艰难困苦于汝成

      余映潮老师对自我要求很高,在我看来那就是苛刻。他说,只奋斗而没有指标要求,可能坚持不长久,也可能发展的质量不好。20多年来,年年有规划,甚至于月月有规划。2010年7月1日到9月10日,五十多天在家里,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一天停下手中的笔。饱受折磨,奋力创作。完成了30项成果。在他的书房里,贴有一层一层的纸条,上面密密麻麻的工作安排。正是由于无数艰苦的磨练,余老在中考命题研究、教学艺术研究、论文写作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活动研究等各个方面各有“专攻”,创造了无数的工作业绩。

      “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余映潮老师对自己训练严苛,训练自己讲小学的语文课,讲中学的语文课,讲高中的语文课。训练自己用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教材,训练自己讲阅读课,作文课,复习课,还训练自己讲读报课……磨练自己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一个希望非常成功得人必须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练。不同深度的磨练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在工作状态中的中小学教师,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

只要开始,就不算晚

    余老师50岁以后开始学讲课,却节节课是精品,这都缘于他坚持不懈的研究。他说,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还有无数个空白无人问津或者涉入不深,任何时候进入这种研究都不能称之为“迟”。趁着年轻多做事。找准方向,明确目标;抓住时间,发挥精力;注重方法,找对策略。

      余映潮老师60多岁,仍然每天读书、写作、思考、积累,乐此不疲。一年还有80十多篇论文,20多个新课推出,两本著作出版。

    趁着年轻多做点事,做点有意义的事,看重自己,规划自己,塑造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谁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艰难困苦得历练,哪来成功时的幸福与快乐!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

然而

当初她的芽儿

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谁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读《致语文教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