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之遗失---007@234
题序:以旧充新,不等于以次充好,毕竟自己写的,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合情合理合规。过去的小事引发的思考,想在想想真是大惊小怪,也佩服过去为写作那种绞尽脑汁的干劲。再回首发现自己真变懒了。
【一】
遗失东西,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过。大到江山的遗失,小到绣花针的遗失,日常生活中常见最重要的遗失物品,如手机,钱包,钥匙,身份证等,这些东西的遗失总能让遗失者在那一刹那如掉魂般的惊恐和慌乱。“得到”专栏吴伯凡老师介绍过如何避免这几样东西的遗失,就是把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压缩成“伸手要钱”这句话,出门前提醒一下自己,那么这几样东西遗失的概率除了被偷,就几乎为零。
【二】
说到这个话题的起因,我新买的耳机丢了。虽然没多大损失,但当时寻找过程到最终确认遗失时的情绪历程,带给我很多思考,让我觉得很有必要记录下来,值得玩味。
【三】
那天早晨,习惯开始打开“得到”APP听书,这才发现耳机没在身边。这蓝牙耳机是前两周刚买的,小巧,轻薄,听音乐音质差点,但听书效果正好,用来接听电话也很方便。戴在耳朵上,一段时间后,就觉察不到它的分量,耳朵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记得有一天,一直戴着耳机,却发现耳机不见了,到处找,就在我抓耳挠腮时,手不经意经过耳朵,才发现耳机原来就在耳朵上。这次当发现耳机不见了,本能反应就是要找到它,于是,仔细回顾自己到底把它放到哪去了。不断回忆最后见到耳机的那些片段:昨晚动车站回来,从车上下来时确定还在,因为来了一个电话,特意不用耳机接听。接完电话,就上楼回房间,没有去别的地方。于是,把能想到的地方都寻了个遍。包翻遍了,房间桌子各处找寻,再下楼到车上翻腾,依然没有踪迹。一路思考,回房还在找,心里总觉的少了什么,强烈的意愿是非常想把它找到。
【四】
这时也不想安慰自己说:那东西便宜,才几十块钱,丢了没关系,何况身边还有一个旧的耳机。之所以不想安慰自己,缘由是我突然很想体会这寻找过程的感受,因为如果一旦找到耳机,这种感觉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曾经多次经历过遗失物品的事件,现在回想也没啥感受。特别是最近在一篇文章里看了一张图片,印象非常深。图片内容很简单,三根柱状图,第一根很长,表示没获得前,心里获得感的强烈程度最高,第二根很短,表示获得后,心里的获得感最低,第三根与第一根同样长,表示失去后,心里获得感强烈程度最高。我因为丢失了一个本来就不起眼的耳机,却在图片看完不久就自然体验一把心里获得感强烈程度的袭击,我需要这种感觉。它让我好好地践行了一回遗失的深刻体会,更能体会珍惜已有的是多么重要,也更容易去思考如何做好当下。
【五】
记得,我常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曾国藩的那句话: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珍惜当下,如何做?怎么做?不是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挥霍人生,也是那种庸庸碌碌不思进取的自命不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展现个性的同时莫忘了还有人类共性,违背共性去发展个性,无论多努力都是进死胡同。从不起眼的遗失中体会珍惜,莫等那种无法挽回的遗失到来时,再捶足顿胸地去后悔,这时后悔已成多余。
【六】
多思考体会,珍惜当下重在内心的修炼,停留在口头或笔头的清醒,只能是庸庸碌碌的,经常都会被信息醍醐灌顶,没有注入内在的修行,依然是知道那么多还是过不好。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你所拥有的,我想,这才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又让我想到了那位风度翩翩,写出“从前慢”的木心,在公众号拾遗一篇介绍他的文章里,我看到一位真正珍惜当下且活的优雅从容的人,当时就想,能成为这种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