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格局的起源

2020-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谵语镜

“大破大立,开创新天地”,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尚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我们所在的复杂又脆弱的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更是会藉此造就随后的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大格局,以及无数遇到适当时机就会被随机触发的蝴蝶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疑就属于这一类历史事件。而英国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十分值得探究一番的。

所谓的战争,往往起源于积蓄已深的“为了生存只顾眼前,不计后续代价”的理由(病毒等责干脆因为不需要用大脑进行思考,把“找理由”这种事直接丢给了“进化”这一过程);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又往往会以民族存亡的大义、众生平等的理念、帝国存续的价值、利益关系的维持、文化艺术的反映、公平正义的守护等普世价值的名义,向更多中立的、尚未卷入战火的团体,讲述各自的立场和目标,时刻准备判别哪些是敌人,哪些是朋友。

战争一旦开始,接下来就是无止境地消耗,只看谁更有底气挺下去,并且能在剧烈变动的世界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出路。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从“多民族混杂为了欧洲势力的重新划分”,到付出了重大代价终于停战,但是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却让人觉得这其中,尤其是针对最后一条理由,如果不是已经加入到战争中的团体,仅仅是出于对这样一种信念的维护,就毅然地冒着巨大的风险,决定参战。

从上述的各个角度来说,作者都做到了用其非凡的敏锐感觉,出色文笔,俯瞰全局的洞察力,横跨政治、经济、历史、艺术文化、心理、军事等多个门类,为我们一一呈现了那些我们只能从各类著作中自己零散查知到的感悟。本书的第一部分“遗产”主要对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表现进行剖析,让我们能够思考一个大国更加应该走的发展道路。本书的第二部分则相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集中分析了从前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后续产生哪些“镜像”般的影响——思之令人心痛。

所有战争片里的英勇无畏、高尚牺牲,都敌不过杜菲从一首诗里变化而来的强烈愿望,那就是不再刻画恢宏的战争场景、真实而淋漓的鲜血、还有生命最后关头其实根本来不及想的那些人类不舍又无补于事的情感,而是“她想象诗人以倒叙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决心重新谱写他的过去”,希望“他的血喷回到身体里”,“也回到未来,丢下他们的枪”,而不是“现在进入故事中/去死去死还是去死”,“在泥泞中被遗忘”……作为一篇敏锐而犀利的文章,《最后的岗位》中的辛酸则来自我们都知道的事实,那就是诗歌不能“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下一个百年的未来,希望这些人类用巨大代价换来的一些对于宇宙时空也许微不足道的智慧,继续指引人类群体在现实世界里能过上也许更有意义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