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因材施教,亲历风雨 ——《有匪》书评其三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通过一定的合理手段,让人获取和锻炼某些能力,从而让自身生活更好。而教育的具体方式却是千变万化,各有奇招。《有匪》的世界中,同样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教育方式下,年轻一代的成长。
1,李瑾容的教育观:亲者更严,才者更炼
周翡、李晟和李妍三人算是从小教授的弟子。女儿周翡,天赋更高、脾气更倔、心也更实。在教育时,以严格打骂为主,不断锤炼。各类兵器上身,各种责骂相随。外甥李晟,亦算努力,也有一定本事。但天赋不足,心气幽浮。在教育时,以鼓励为主。却也期待有限。外甥女李妍,天生懒惰、言胜于行。但天性善良,能探消息。在教育时,则多放松,溺爱居多。根据其个性、天赋、亲疏,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并且,所管理的四十八寨没有门户之见。四十八寨所有武学门派,弟子都可以尽自己所好择而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1443/a56e83248c4f92a6.jpg)
少年心性未定、情态未明,则如此行事,可谓善也。而历事而性格显明,则又另有安排。周翡力大而好武,则传授南刀破雪;李晟性巧而好奇,则令其周转管理寨务,乃至在军中历练;李妍能探听消息,虽力不足,也让其在江湖行走,“把脉”寨中暗桩(地下交通站)。
除去此三人,另外有吴楚楚之为挂名弟子。见其体弱而好文,便许其整理武学古旧,沟通武林名宿。亦是一番巧妙教学。
亲者更严,才者更炼。但皆因材施教,顺势而为。
2,周以棠的教育观:言传身教,不重细节
周以棠的弟子严格说就只有周翡和闻煜二人。周翡为其女儿,闻煜为其部将。无论是女儿还是部将,其皆以言语为其论述天下大势、人生道理。此为其一。更为重要的是,天下何如,以行为准。下山之时,就是一次综合的教学。用言行告诉周翡曰:只有能力,才能决定去留,决定心意能否落实;用言行告诉闻煜曰:因势行事,不动感情。于女儿,希望其成长;于部将,指望他冷静。而最后女儿成长为南刀后人,一代女侠;部将越发对得起“飞卿将军”称号,威慑敌军。
不行空事,不说废话。用言语告知指导,用行动引领榜样。言传而身教,效果大彰。
3,吴将军的教育观:不做干涉,随波逐流
武将家的女儿,按理说应该颇识武艺。然而,唯一的女儿吴楚楚却被自己培养为纯粹的“大家小姐”。且不说武艺不熟,便是寻常武林人士都不见;不见武林亦无妨,其遇大难,却只见紧张,不见办法;只能依托他人,而无力自救。
吴楚楚此人,内心自有一番坚强与果敢。尤其经历江湖漂泊之后,得四十八寨收留,一展才学与坚韧。由此可见,非不能学,而未能教。
吴将军之教育,或者源于其身处敌营,无力教育;或者源于出身武将,不愿女儿受苦;或者官僚风尚,女儿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无论何种,都未见得时代乃战乱不断之际,自身乃危如累卵之势,岂可任由女儿维持纤纤弱质之态?不做干涉,随波逐流。而最终女儿也被迫流落江湖,待人来救。岂不痛哉?
如果说李瑾容和周以棠提供了正面的教育观和教育实践,吴将军则毫无疑问提供了反面的。李瑾容和周以棠的教育,注重广博见闻而深入所爱,同时注重实践的锤炼;吴将军的教育,注重孩子当下的快乐和单纯,忽视长远的安定和能力的培养。
教之一道,非锤炼不可。任何花朵在经受真正的风雨时,都要受伤。所不同的是,有些花朵被模拟的风雨或者刻意引导的不大的风雨摧残过——正如受控病毒先于无控病毒进入体内,而成为疫苗抗体——模拟风雨和刻意风雨也让花朵有了更多训练和抵御真正风雨的能力。反之,若从未经受风雨,真正大雨滂沱之际,伤重身陨则理所当然矣。
快乐与单纯,人之所爱。避风与挡雨,亲之所为。然而,永远的快乐单纯是不存在的;风雨来临之际,父母亦不能时时看护在侧。因材施教,历经风雨。幼苗,方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