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简友广场散文

「那一碗人间烟火」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青衫盖住小黄花

很喜欢乡村里的老人,喜欢他们的生活态度。


即使农事繁忙,也不会耽搁下每一顿饭。

也许只是粗茶淡饭,那也是生活的根本啊。

现在还有多少人会为自己下厨做一顿饭呢?


以前看《挪威的森林》,绿子说她最大的梦想是有一口自己的锅,初读时觉得难以理解,就这么喜欢做饭吗?

后来往下看去,她省吃俭用,为了省钱不买内衣,每天穿着洗过不干的湿内衣去上学,也要去买一口锅。

这样固执倔强又有自己生活观念的女孩,着实让人很喜爱。

这也导致我对真正的女主人公,冷漠消极的直子一直喜欢不起来。因为活泼阳光的绿子已经先入为主了。

三毛曾很喜欢去看街上店铺的招牌,并不走进哪家店铺,就只是置身于市井,挨家欣赏他们挂在门前的那块招牌。

她说,「那琳琅满目花花绿绿的都是生计呀。」

认真对待每一餐饭,也是生计啊。

小时候很喜欢住在姥姥家,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喜欢吃姥姥家的饭。

姥姥做的饭,虽非山珍海味,虽无美酒佳肴,可就是那平平常常的烟火气,让我着迷。

哪怕只是一碗撒上几片葱花的阳春面。

蹲坐在灶台前,帮忙烧火,或者只是坐着,看着姥姥一把盐哗地一声撒入锅内,锅里就呲呲地响,冒着腾腾的烟,小小的厨房里雾气缭绕。

那个时候让人不由得心生温暖。

饭做好后,姥姥会把所有的饭菜都端进客厅,筷子和馒头放在一个半大的塑料筐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一起吃饭。

仿佛在进行一个仪式。

我每次都吃很多,因为姥姥家的碗很大,像盆一样大,又不好意思留下剩饭菜。
但是吃饱后的满足感,让我欢愉。

看日剧的时候,发现日本人也很重视吃饭的仪式感。

他们每顿饭开动前都要极其兴奋地说一声,「我要开动喽!」

哪怕只是和朋友一起在路边吃一个冰淇淋,也会如此。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可不就是吗?
吃饱喝足,人生观都不一样了。

大学刚开学前两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学校徜徉,谁都不识,甚感孤独寂寞,尤其是晚上,那是最容易想家的时候。

和妈妈聊天,很频繁地,每天都会。
妈妈总问吃饭了没有。我答吃过了。妈妈便问吃了什么。我悉数交代。

妈妈说:「吃饱喝足不想家。」

高中的时候,我有段时间情绪极不稳定,三天两头请假回家。

其实学习压力并不是全部,「饿」才是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不想一个人去食堂吃饭,所以就不去吃,宁愿饿着。

曾有一整个星期,我都靠在课间吃几块饼干过活。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当时就觉得一个人去食堂吃饭,是很「失节」
的事。

现在已经不会这样认为了。

一直觉得,能和一个人,朋友也好,恋人也罢,同在一张餐桌上心平气和地吃一顿饭,已经是感情的底线了。

碗碗筷筷来来往往之间,总有一些感情在无声交流着。

于我来说,是绝对无法忍受和陌生人一同进食的。

在我家,妈妈不爱吃辣,弟弟不吃豆角茄子,就没有人挑食了。

我是从不挑食的,但也极少会对某种食物有执念。

不过也有例外,高三的时候,晚上放学回到姐姐家里,第一次吃到了鱼腥草。

初尝觉得很腥,难以入口,可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喜欢上了鱼腥草的味道。

以至于后来常常会在某个莫名其妙的瞬间,想念鱼腥草的味道。

高三每天都会从家带早餐去学校,那次就把鱼腥草拿给班里一个同学,让她吃,她立刻就吐了。

鱼腥草确实是有很重的腥味的,可不知为何,我就很喜欢。

是否因为高三课业繁重,压力巨大,我的口味随之变重,也未可知。

身边也有一个对吃很有研究的朋友,高中的一次周末,我们只有半天假,她非要带我去吃某家店的某个小吃。

跟着她走了一下午都没有找到她口中说的那家快餐店,我提议随便去个地方吃点东西填饱肚子就回学校去吧。

可是她不愿意呢,不找到那家店,不吃到他们家的那个东西,她誓不罢休。

她就牵着我的手,拽着我,一直走一直走,这转转,那看看。

最终还是没有找到那家店。她说她很久以前吃过一次,那个味道让她难忘。

我就陪着她,走过一个又一个街街角角,去寻她的那一味。

人生百味,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味,似乎很难,但其实很简单。

酸甜苦辣,油盐酱醋,

那就一头扎进红尘的最深处去寻吧。

街前巷后,花影绰绰地,灯火阑珊处,总有你要找的那一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