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现实·师生相长——兼谈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观察

2023-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fcb12615e0bc

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自身学艺不精,造化弄人选择了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多年来,我觉得自己并未真正享受过这份工作带来的职业幸福感。在我看来,“乡村男教师”就是一个bianyi词,因为不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的空间和未来,所以多年来都没有真正沉下心教书育人。

迫于现实,我仅认为这就是一份卑微的谋生职业,仅此而已。在农村,男教师对学生的细节行为研究起来是如此苍白,更谈不上关心和关爱他们,这一点就决定了我不是一个好老师,好老师身上的潜质在我身上体现并不多,对于学生课堂行为大多数时候随形而过。但一直以来,时刻不忘反省自己,但到最后好像还是不能解除烦恼,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读书过少,以致于对职业上面临的困境一知半解,缺乏专业上的理论指导,蹉跎了岁月,荒废了人生,撞撞跌跌了二十余年。

时至今日,人到中年,没有选择,为此不得不要沉下心正视这份工作,好好的善待这群成长中的孩子们。为此2021年加入新网师,开启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模式,我想只要有了教师自身的成长,才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职业幸福何来学生的成长幸福,我想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成长中的学生: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师生。置身的时代的大潮流下,我想每个人也不能置身度外。纵然外在的环境复杂多变,唯有不断强大自己才是出路。选择让自己不断成长起来,才能在变化中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近年来,面对这群12—15周岁的少年,我也是充满了困惑,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学习接受能力相差比较大。不少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尽人意,往往要耗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较多的精力,当然更多的是考验老师的教育智慧。

以我所在的农村初中为例,从座位的编排上来看,其学习的层次基本上就是一目了然。

平日里的课堂,65%的学生是坐不住的,只有35%的学生在努力的学习,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他们或许就是学校和父母的希望,至于其他孩子只能是“望尘莫及”。

有一个时间段,他们大多数是比较乖巧懂事,那就是上公开课的时候。或许是迫于外力等因素,侧面也说明了大多数孩子的可塑性还是挺强的。或许是日常教学,囿于各种原因,得不到较好的科学训练。为此,学生的行为不到较好的规培。久而久之,就不了了之了。师生无形中达到某种不可言说、不敢打破的“默契”——维持现状,所以说现实是骨感的。

师生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关乎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质量,又关乎着教师职业生涯幸福和持续发展。

我一直认为,没有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职业幸福感,就难有学生的学习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走在学生的前列。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本质上就是检验教师授课的“试金石”。为此多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探讨课堂改革的具体措施落地,目的就是适当改革教师的授课的时间、模式,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这里就包含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学习模式”等,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能遇见一名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幸运。为此专业成长的根本就是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带动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幸福成长。

教师学习本质还是要回归常本真,建设理性,尊重常识。比如“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条件性知识”,教师惟有不断学习,才能以专业的视角来研究成长中的学生,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具体操作措施:

以任教的初中语文科目为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带动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对于农村初中学情校情,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远远是不够的,“满堂灌”难以适应当下的教学,仅以过去的“旧船票”思维登上“新客船”,教师付出辛劳却往往不受学生待见。往往呈现是师生之间“剑拔弩张”,要么是屈服老师的“权威”,干脆是“睡下静之”,要么面对老师“双目无神,无所事事”,老师讲自己的,在学生看来与自己却无多大关系。

常规课均是如此,当然除去班级的15%的优秀生,另外45%能中规中矩听课,还有39%左右的学生就是以上列举的奇葩行为。

专业的学习让我深入领悟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致力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只有充分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才有生命在场的感觉,才能有所感有所获。

为此,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就成了这几年观察学生行为是否有所获的好举措。

如每周的小组学习评价总结,各组长反馈本周内的学习情况,采用的依次监督下一组的形式,这样就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监督模式。因为学生自己上台反馈,这种参与远比老师口述总结要绝妙的多,我理解这就是语文中的“说”的外显。除此还有每周三至四名同学“名著阅读”读书日记分享,每人次不少于3分钟,站在讲台,侃侃而谈,用自己的声音述说阅读心得,我看到学生分享时的眉开眼笑的样子。

其次是每周三次左右的字、词、文的听写,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断强化基本功,让学生听起来,写起来,甫于适当的量化评分,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让学习成果看得见。

第三是每两周或三周办一张“名著阅读探究性班报”,以小组为单位,整合资源,发挥小组的才能,各项神通,以“写、画、设计”等方式调动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让语文学习的成果依托班报这种载体呈现,成果的展现让参与深有感触。我常说,能独立或小组之间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名著阅读班报”不亚于做一张高质量的语文好试卷,其效果和价值是等同的,何况我们的语文学习不仅仅靠刷题便能提升成绩,更多是需要我们所有的同学的生命在场及全身心的参与,一次次的活动锻造中,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有光”,以及展示出的良好的精神面貌。

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在我的课堂之中,我认为这样的学习,便是最好的语文学习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