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日更写作营真思维

针孔一窥文字美

2018-07-15  本文已影响10人  欣口一笑
图片源自网络

文/欣口一笑

0

作为理工中年男,多年来不求上进,与文学文字越来越疏远,近来重拾阅读的兴趣,深感文字之美,禁不住写针眼般一孔己见,仅为自娱。

1

美由人的意识而生发,是主观之见,是主观感受的生理反应。

美使人有愉悦的体验,在人类文明进化中起重要的驱动作用。

美有很多种,其中,文字之美是人类所能创造众多美的一种形式。

文字之美源于人的写作行为。写作是创造文字之美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文字之美是人类所创造之美中成本最低的一种美,而又最引起人心灵共鸣的美。

文字之美是人类美的作品中最神奇而伟大的作品。

文字创造的美最经典、最长久、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力、最震撼人心。

这种美可以传承,不仅可以无损传承,更可以增值传承,成为经典而不朽。

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文字来创造美。这是造化给予人的恩赐宝物。这个宝物的获取成本,相较于其他物质之美而言,难度不那么大。

优美的文字带给创作者成就感,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愉悦。学会享受文字美,人生不再那么苦难,不再那么煎熬,不再那么不堪,不再那么负面,不再那么不公。文字之美会带我们从现实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虚幻的,但又无比真实。

这个世界的构建者,是文字创作者,是码字人,是魔术师,是魔法师,是建筑师。他没有魔棒,他用手指、用笔纸、用键盘而施演。

这个构建者,你可以,他可以,我也可以。

无论哪种,其中一种共性就是美。不同的语言文字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2

中文文字之美首先在真情流露、毫不作假之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论语》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今读》中的注文是:“《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注释中又说:“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思无邪”就是真情流露、毫不作假,就是美!

3

中文文字之美在于韵律之美。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艺术形式,为中华语言所独有艺术形式。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

对联读起来有韵律美感。

中国有声韵与格律的经典之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上面选自于《声律启蒙》首段,我们都知道这是掌握中文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康熙进士车万育撰写。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读起来,如唱歌一般。文字中隐含着的规则:词性相同,平仄相异,仄起平落,内容契合,是古代教小孩吟诗作对的启蒙读物。这类的书只有中国文字才会有,它是我们欣赏、创作古诗词的敲门砖。

4

唐诗与宋词则不仅美在韵律,它们美轮美奂,美在音、在形、在质、在魂。

作家白落梅在《一卷大唐的风华》中对此有要约而形象的比喻:

宋词之美,美在清丽淡雅,婉约多情。唐诗之美,则美在潇洒奔放,端然大气。宋词若一位含蓄典雅的佳人,幽居空谷,含兰草气息。唐诗则是一位明净旷达的雅士,隐于世外,怀翠竹风度。

5

文字是有力量的,有灵魂的,有生命的。广义而言,或许这也是一种美。不赘。

6

对文字之美有哲学层面的描述,并广为人知者,个人首推南怀谨先生。

他在《金刚经说什么》将文字的美提升到智慧与般若境界的高度。其授讲要点如下:

我们晓得,文字本身就具备了智慧,文字也就是言语;因为把我们言语记录下来,就变成了文字。中国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叫做中文,英语系统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是英文,其它法文、德文、俄文,都是代表他们的思想、言语的记号。文字有它的境界,我们大家都读过书,都认得字,可是很少有人变成真正的文学家;因为优美的句子出不来,没有文字的般若。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金刚经在中国,为甚麽那麽吃得开呢﹖是鸠摩罗什的文字般若所造成。他翻译了很多经典,其中金刚经以及法华经,影响中国文化极大。尤其它文字的格调,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优美、感人的佛教文学。此外还有维摩经的文字,也都很特别,是另创一格的文字意境。后来玄奘法师等人的翻译,在文学境界上,始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罗什,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原故。

7

浅薄之见,略列举三四之例,作为自己近期感受,或待他日再续。

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