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约:晋文公守信义得原城
-春秋战国故事098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晋文公听说太叔和隗氏都已伏法被诛,便下令驾车启程,亲自去王城朝见周襄王,向天子报捷。襄王设酒宴招待文公,又拿出金帛厚礼相赠。
文公拜谢行礼,说道:“我重耳是您的臣子,不敢接受赏赐。只希望死后享受天子所用的隧葬,我在地下也能永远沐浴恩德了。”
襄王说:“先王制定礼法,对上下各个阶层都有明确的规定。只有这关乎生死的典章制度,我不敢徇私而不遵守,但叔父您的大功,我绝不敢忘记!”于是将京城附近的温、原、阳樊、攒茅四个城邑赐给文公,增加他的封地。文公谢恩退下。百姓携老扶幼,争先恐后涌到街市上来看文公,赞叹不已,都说:“现在又出了一个像齐桓公那样的人!”
晋文公下令左右两路军队都班师回国。大军驻扎在太行山的南面,派魏犨接管阳樊,颠颉接管攒茅,栾枝接管温邑。颠颉到攒茅,栾枝到温邑,当地守臣都带着酒食出来相迎,接管十分顺利。魏犨到了阳樊,守臣苍葛对下属说:“周王室放弃了岐山、沣河,剩下的土地已经屈指可数了!而晋国怎么还能接受这四个城邑呢?我和晋侯都是周王的臣子,怎么能屈服于他呢?”便率领百姓拿起武器,登上城墙守卫家园。
魏犨很恼火,带兵包围,大喊:“早早投降,保你们没事!如果攻破城池,我就把你们全杀光!”
苍葛在城上答道:“我听说依靠德行怀柔中原,凭借刑罚威慑四夷。这里是王都京城的土地,京畿内的百姓,不是周王的宗族,就是周王的亲戚。晋国也是周王的臣子,怎么能忍心用军事武力相欺压呢?”魏犨被他的话所触动,派人飞马报告了文公。文公写信给苍葛,大意如下:
四邑之地,为天子所赐,我不敢违背周王之命。将军如果顾念天子姻亲,可率领其回到周都,我愿意听从将军之命,不加阻拦。
文公通知魏犨暂缓进攻,听凭阳樊百姓自愿迁徙。苍葛收到信后,命令城中百姓:“愿归周国的跟我走,愿意跟随晋国的留下来。”百姓愿意走的有一大半人,苍葛带着他们全部搬迁到轵村。魏犨进了城,划定疆界后返回。
冬季,晋侯亲自率领赵衰接管原邑。为什么文公要亲自前往接管原邑呢?因为原邑是周朝卿士原伯贯的封地,原伯贯在与太叔的战斗中兵败,襄王为了惩罚他,夺走了他的封地赏赐给晋国,原伯贯如今正在原城,文公担心他不服,所以必须亲自前往。
文公同赵衰到了原邑。原伯贯欺骗百姓说:“晋兵包围了阳樊,把那里的百姓全都杀了!”原邑的民众十分恐惧,都发誓宁死也要守城,晋兵包围了原城。
赵衰说:“百姓之所以不服晋国,是因为不相信晋国。您如果展示出信义,就会不攻而破。”
文公问:“怎样向他们展示信义呢?”
赵衰答:“请您下令,士兵各自只留下三天的口粮,如果三天无法攻下原城,那就立即撤除包围,离开这里。”文公听从了他的话。
到了第三天,军官禀告说:“军中只剩下今天一天的粮食了!”文公并不答话。这天半夜,有原城的居民用绳索拴住自己从城墙下来,对他们说:“我们城中的人已经查探过了,阳樊的百姓并没有遭到杀戮,所以大家相约,在明晚打开城门,迎接你们进来。”
文公说:“我原本约定,攻城以三天为期限。三天攻不下来,就撤围离开。今天已经满三天了,我明天一早撤兵。你们百姓只要尽到了守城的责任就好,不必再怀有其他的想法。”
军官请示说:“原城的百姓约好明天晚上开门迎接我们,主公为什么不多留一天,拿下一座城再回去?即使粮食吃光了,阳樊离这里不远,也可以赶去取过来。”
文公说:“信义,是国家的珍宝,百姓的依仗。三天的期限,无人不知。如果多留一天,那就是失信了!得到原城,却失去了信义,百姓还怎么依仗我呢?”第二天黎明时分,大军撤走,原城解围。
原城百姓人人都说:“晋侯宁愿失去一座城,也不失信,真是有道之君!”于是争相在城楼上竖起降旗,沿着绳索从城墙下去追赶文公军队的人,络绎不绝。原伯贯不能禁止,只好打开城门,出来投降。
晋军行了三十里路,被原城百姓追上了,原伯贯的投降信也到了。文公下令停止行军,驻扎车马。他只乘坐一辆便车,长驱直入进了原城。百姓欢呼鼓舞,交相庆贺。原伯贯前来拜见,文公用王朝卿士的礼节来接待他,将其家族迁到黄河以北的冀国。
文公为四个城邑选择驻守的长官,说道:“当年赵衰跟随我到卫国,他带着稀饭,忍饥挨饿都不肯吃一口,这是一个有信义的人。我凭着信义得到了原城,所以要用有信义的人来看守他。”便让赵衰当原邑大夫,同时守卫阳樊。文公又任命狐毛之子狐溱为温邑大夫,同时守卫攒茅。文公在各地均留下两千士兵戍守,带着其余人马返回晋国。
后人议论晋文公,认为他勤王显示忠义,攻打原城显示信义,这是他争取霸业的基础。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侵权必删。
本故事基于冯梦龙编,黄钧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周列国志》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
《东周列国志》编著过程中参考《左传》《国语》《史记》等二十多种典籍,是较严肃的历史通俗演义。欢迎历史文献爱好者、研究者踊跃留言,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