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岛·爱...岁月拾遗金色梧桐

赶集

2021-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李伯淳

集市,曾经是乡亲们生产生活物资的唯一来源。

在那些物资匮乏的年代,交通闭塞,赶集也变得极其难得。当然,处于集市周围几个村子的人们,便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些村里的闲人们,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便是每天到集市上溜上一圈,雷打不动。

集市建在川区地势平坦的一条街上,周围聚集着乡里的各个单位。记忆中那条街显得很是拥挤,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日用百货、农资工具、小吃美食、副食蔬菜……街的末尾处,是一个骡马市场,各种牲畜自由交易,大到牛马,小到兔子、鸽子,应有尽有。

尤其是一进腊月,人潮拥挤,一个挨着一个,一个挤着一个,就连挪动脚步都显得很是困难。有些人并不为了买东西,他们是专门来体会这种热闹的感觉的。意识里认为,只有赶了年集,年过得才充实,才更有气氛。

后来,随着市场中物品的增多,在另一块地方建设了新的市场。原集市周围的两个村子,还因为开发权的争夺闹出了很多事情。可见市场的收益也是一块肥肉,明眼人都看得明白。

新盖的集市,非常热闹,商铺相对集中,给赶集的人带去了很多方便。至今它还发挥着重要的功用,只是其地理位置已和区位经济的发展格格不入,甚至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瓶颈。想来,在不远的将来,也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对我印象对深刻的,还是小时候每年为数不多的几次赶集经历了。一般平日里是没有机会赶集的,由于路途遥远,家长们又很忙,日用品也没有什么,只限于火柴等必需品。蔬菜什么的有自己家里种的,冬天几个月只吃土豆和白菜、萝卜什么的。因此也没有必要前去。

但是,一年一次的赶年集,是必不可少的。

那时候,一放寒假,整天就盼望着腊月的临近。学习也是很用心的,因为不好好表现,便没有赶年集的机会了。一进腊月二十,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便动了起来。

因为人多,车子只有一辆三轮车,一般人也挤不上,只能选择步行。人们很早便动身了,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担着筐子,或是背着袋子,翻过一道道山梁,抄着近路朝着山下的集市走去。

天气虽然很冷,有时冰天雪地,道路湿滑很是难走,但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反而越走越精神,越走越热火。

大家精神饱满,劳作了一年,终于可以怀着喜悦的心情,如凑一凑这难得的热闹,也算是用自己一年辛勤的所得,换取一些自己心仪的商品,好好地犒劳犒劳自己。

经过一番砍价,每个人,都要买几大袋子商品。那种宽大的尿素袋子,都被装得鼓鼓囊囊。这种情形也便成了“身份”的象征:只有路途遥远的山上人,才会一次性囤积这么多的货物。那些老板们都心知肚明,显得很是热情,都期待多遇上这么几个“大主顾”。

返回的时候,便难人了。村里那仅有的三轮车很难排上队,于是只能等待。可是三轮车速度又慢,往往往返两个多小时,有时迟了回到家夜幕已然降临。

三轮车,我坐过来。车主在后面的车厢上加装了一个棚子,两边各放置一片长木条作为凳子,人们拥挤地坐在上面,中间则堆满了购置的货物。山路崎岖,砂石路很是颠簸,车速慢得出奇。坐在上面的人昏昏欲睡,同时,各种蔬菜物品散发出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让人呼吸困难。

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步行了。父亲担着两大框采购的年货,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地向上走着。我只能跟在他的后面,走走停停。汗水湿透了衣服,但心理是美美的。因为一想到那些美食,再多的艰辛也都灰飞烟灭了。

如今,这种盛况已然成为绝响,山上的老乡们,有车的很多,路也全部柏油到了门口。上下山往返最多四十分钟。有些甚至开车但市区的超市去采购年集。

人们的生活变了,没有了赶年集的那份热闹,年味也便淡了许多。但是,那些赶集的快乐记忆,已然永远深藏心底,每每讲来,都让人无比愉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