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
去年十月刚到北京时,正好赶上了降温,风格外的大,我穿着一条新买的卡其色连衣裙,那是咬牙从不多的薪资里克扣出来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又添了一件米色长款的毛衣外套,就这样冒冒失失闯进了北京的秋。
从大兴机场到南锣古巷,是段不短的路程,我不记得有没有带书了,照例来讲,我的旅途上总会带本书,不管看不看,这已经成了一种仪式感。说是装模作样也好,诚心实意也好,总之,身边有本书,会让我觉得踏实,在旅途中感到寂寞的时候,翻开书来,总好像有位朋友陪伴着同行,在没有网络的飞机上,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你翻开书,就好像有个亲切的朋友在你耳边絮语,于是,孤独感就会驱散一些。
出地铁站的时候,扎扎实实的被冷风包裹住了,这身行头在杭州穿是正好的,而在北京,显然是不够,风麻利的从裙摆灌进来,和每一寸肌肤打招呼,我哆哆嗦嗦的裹紧了衣服,为了省点打车费,决定还是骑自行车去找酒店。我对那种在寒风中咬牙踩着单车的感受印象很深,风毫不留情的往你脸上刮着,钻进你的衣袖里面,而我强行抖擞着精神,挺直了腰背向着目的地骑行,仿佛自己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般,我甚至饶有趣味地打量着周边的商铺,向路人投去好奇而善意的目光,这种注意力的转移非常奏效,我好像用心里对这座城市的热望战胜了生理上感到的寒冷。
手机里是线上面试过的一位导演发来的消息,让我找30个创意采访的demo,并加了一句,“我们要的是能打仗的姑娘。”这一次来北京,本只是作为旅客来的,却万万没想到要在舟车劳顿后深夜工作,甚至在此之前,我还不知道我已经通过面试,也没有收到录用的offer。但就是这句话让我心潮澎湃,并且充满敬畏,心里想着,今后就要在这座城市战斗了。这样想着,我一点儿也不敢松懈了。
那一晚上,杭州的两位同事陪着我一块儿,我用手机找片子,把链接发给他们帮我下载下来,直到凌晨三点多才结束。
正式到北京的时候是非常窘迫的,在杭州没有存下一点儿积蓄,身上只一两千块钱,而房租是押一付三的形式,只好启用支付宝的借呗。
20年初的时候我在传媒大学附近第一次和泡泡见面,那时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彼时泡泡住在北京蛮出名的像素小区,在一家出版社工作。波浪长发,黑色的呢大衣,说话声音很轻柔,我们在地铁站碰头,走过天桥,来到一条美食街。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我们非常自然的一路攀谈着,我在犹豫是不是要去通明实习,谈到总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有些格格不入,泡泡说,我们是一样的,我们都喜欢严肃的东西,虽然我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希望能够做些好的内容。那天和泡泡分开后我独自走在路上和姑姑打电话,告诉她我在北京的生活,天气很冷,见到朋友以及毛衣上的烧烤味道,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大半年后再来到北京,泡泡已经离开了。我唯一能联系的,只有大学时的两位学长。因为常常加班的缘故,见到室友的机会也很少,没有机会熟络起来,北京给我的印象,和刚来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座城市的饱和度很低,可能是风沙天气多的缘故,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即便在阳光很好的下午,也好像笼罩着一层冷色调的滤镜,银杏叶落满街头的时候,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黄叶,又热烈又萧索。想是因为云层很高,所以视线也变得开阔,而这种开阔,又容易滋生孤独感,北京太大了。
不过我还是为午后的阳光而感到欣喜,北京是冷冽的,但拥有一扇能够迎接阳光的窗户是多么让人宽慰的事情啊。
有一天睡觉前忘记拉上窗帘,早晨五点多被外面的风声和光亮吵醒,睁开眼睛,外面竟然是一片黄色,好像掉进了某个魔幻世界里一样,我困意犹在,又睡了过去。醒来看到朋友圈都在发北京的天气,原来这就是沙暴。同事说北京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样的沙暴天气了,我一来就给碰上了。我自小在南方长大,见惯了葳蕤的绿荫、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即便是酷暑季节,空气中也是泥土和青草的芳香,北京的沙尘天气,在我看来仿佛世界末日。我们的生存环境怎么是这样的呢。
但我钟爱北京下雪的时候,那雪不知何时就鹅毛般地飘落了下来,洋洋洒洒,在车上,在马路上堆积起来,南方也下雪,但总是很快就融化。北京的雪,不管是第几次见,我都格外的兴奋,这座人满为患的城市,路人总是行色匆匆,而一下起雪来,那些陌生人们,都形象生动了起来,车上,地上,总有行人留下的涂鸦和字迹,有些隐蔽的心事,有些迫不及待想公之于众的话语,都在下雪的日子里发出声响来,他们窸窸窣窣的碰撞在一起,声音越来越大,仿佛随时都会绽放无声烟火,这座城市一定有我想遇见的人的,我这样期待着。那是北京最浪漫的时候。
火车站台上,一群孩子背着行李,飞快的从我身边掠过去,跑在前面的男孩不时回头看看伙伴有没有跟上,孩子的精力总是那样的旺盛,无论面临什么场景,宽阔的或者狭窄的,都能够跑得这样欢畅。我时常想起很久以前家乡的夏季,白日里干燥闷热,临近傍晚时总会下一场阵雨。有一次的雨格外的大,像飞瀑般倾泻下来,以横扫千军之势在地面上掀起层层浪花。我和朋友被困在炸串店里,破旧低矮的店面只一盏不稳当的电灯摇摇晃晃,我们没有耐心等雨停,直接抱头冲进了雨帘。长大后,再想这样肆意张扬一回实在是太难了,而能够和你一起并肩往风里雨里冲的人,也几乎没有了。
我在北京生活的时日并不长,来的时候,我想,至少要等到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座城市,感受过这座城市的脉搏之后再离开才算是不虚此行,但半年来,我甚至没有去过一次故宫,没有打卡过颐和园,春天到来的时候,也没有去雍和宫看桃花,那时泡泡在朋友圈给我留言,一定要去雍和宫看桃花,我信誓旦旦必然会去,但最终还是未能成行。
如今匆匆和这座城市作别,一项项未竟之事就留给未来吧。五一假期朋友从河北来,带我去了多抓鱼二手书店淘书,我欣喜万分的淘到了绿妖的文集,以及陈丹青先生的音乐笔记,书都有明显的岁月痕迹,也不知有多少人经手过,我为能够与之相遇而倍感喜悦。
离开北京的时候,不免还是有些遗憾和失落,我要打的“仗”和我想象中并不一样,又有多少时光都虚掷给了充满困惑的长夜。可我依旧相信这座城市里一定有和我同样抱着一种理想主义生活的人,在城市的快节奏里打着自己的节拍,不紧不慢地走在路上。
像当初在学校时探寻老绍兴的南方书店一样,初心犹在,少年心气犹在,不论漂泊何处,吾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