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里的老德州丨一骗一还,两个家传宝物物归原主
在《齐河县志》与《德县志》里分别记载了两则家传宝物物归原主的故事,情属一事,但一骗一还,让人慨叹。
《齐河县志》载:咸丰年间,齐河县有个叫马小旭的人收藏有北宋画家李公麟的《揭钵图》真品,轻易不示人。一年,有个名叫杨清夫的河北容城人来到齐河县衙做了幕僚,此人常自夸熟知书画,善辩真伪,并慢慢与马小旭成了相熟的朋友。一天,他看了马小旭的《揭钵图》后,当时并未加评论,但在第二天又派人拿着自己的名贴来找马小旭,说感觉此画很有特点,想再仔细看看。朴实的马小旭也不好意思拒绝,就让他拿走了,哪知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再无回信。两天后,马小旭“遣人探询,言杨已于两日前赴省矣。”派人去找,人说杨清夫两天前去济南了。马小旭感觉不对头,“心知有异,急至署寻之,不得”,又去县衙找,也没找到人,“复至杨原籍,仍无所获”赶紧又跑到河北容城杨清夫老家找,还是没找到,才知道是被骗了。后来慢慢传来消息,原来这《揭钵图》本是杨家家藏,清朝初年卖到齐河。这杨清夫就是杨家后人,名为做幕僚,其实是专门来骗回这画的。真是煞费苦心。
巧合的是,在《德县志》里也同样记载着一件物归原主的轶事,但过程却没有这么复杂。《德县志》里收录有清宣统年间科举拔贡董瑶林(也是民国版《德县志》的副纂)的一篇《石还志》,志中说:“余友罗锡珍得旧石一方,石刻文安井其演书《朱子家训》,为锡珍十世祖树棠公之所蓄也,至今已二百年。中乃失去,最后见于马仲孚家。仲孚知为罗氏家物也,慨然还之。锡珍喜不自胜。”二百多年前的石砚,而且有名人墨宝,堪称宝物,而马仲孚仍能慷慨送还,着实让杨清夫之流汗颜了。
其实杨清夫实在不必如此大费周张,想要回家传宝物只管实话实说就行,马小旭能让人把画取走,可见也是朴实坦诚之人。既使马小旭不能如马仲孚之于罗锡珍无偿奉送,就是按市价交易也属正常,再退一步,既便是对方不送也不卖,杨清夫也不该假名行骗,这既费神又伤品性,纵然骗回宝物,所做所为与宝物已然不配,更何况《揭钵图》还是佛家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