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为什么会“刷”出来那些繁荣景象

2016-09-30  本文已影响26人  刺桐小孩

作为最近在准备换新工作的人,正逢焦头烂额之时,进展并不很顺,学习和写作竟也被脑中消极的情绪断了一周。微信号刷量的新闻一出,我深有体会,终于有动力写上一篇。

这些年“刷”这字,带出来的可远远不只是微信号的虚假繁荣。自微博、空间、论坛时代,刷量就已经是互联网的常态了,淘宝崛起的时候,刷单成为暴利的环节和关键,微信来了的时候刷阅读和赞,就是大家的正常需求了。如冯大辉说的,这都是心知肚明的常态,怎么还会成为热点新闻呢。新媒体业界的确早已沦陷久矣,大家也习以为常。很多时候讨论话题是,数据做好看点,来两千;这些大号更狠,一下好几万。

说起刷量盛行,我觉得有三个比较深的缘由。

首先是,中国人的固有习惯其实并不非常讲究数据,都是TM装的;

作为一个自古崇尚礼义廉耻的道德国家,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严谨,或者说并不深入。我们往往评断的,是那些善恶丑美,而不是根据科学数据来纠正对错偏正。所以,对数据的研究和感觉,这种理性趋向并不天生所有。所谓勤能补拙,天生不足,我们可以后天弥补。

但是对于数据的科学,我个人认为,目前并不普及,大家也不很感兴趣,尤其在学校可见一斑。统计学课程是要人命的,尤其他还要点名,就是简直伤天害理。数据是枯燥,或者说,表面是枯燥的,如果你的统计学老师不是一个段子手,那么统计学课程就是枯燥加枯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学完统计学,对基本的原则和规定都没有掌握。

那么回到互联网行业,比如说新媒体领域,品牌方想要投广告,看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阅读量,一个是点赞量,加上一个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来的经验,点赞量是阅读量的十分之一,可以判断阅读是不是有效。我猜是某个刷量小组,故意向外界传播的。但是这两个数据所得出的广告效益并不准确。两个数据都不一定真实,这是其一;即使真实阅读量还涉及深度深度的问题,无法判断,这是其二;点赞是否和阅读挂钩,存疑,我认为10%的比例是扯淡的。

总之有种种疑点,这些品牌是不会去考究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不要脸面的大媒体会做这样的肮脏事情。

其次是,数据的公信力度不足,很不足,非常不足;

大数据这个词好像让大家有一个不自觉地反应,觉得好像数据太大,小小错误没有关系。当然小小错误是没有关系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谁都不怕一只蚂蚁,就怕它把一家老小都搬过来。很多机构和公司,对待数据的采集简直可笑的很,有多少算多少,没有了自己编,编完了看结果是不是和以前差不多,差了50%,赶紧再编几个,补齐,然后就算完了。

中国的数据行业标准协会好像在推广数据标准方面,并没有做什么贡献。但数据是应该要有解释和公信力的,起码来源是否科学准确,运算原理是否合理。如果有一家做大数据公司,或者做数据披露的公司,他们的数据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那么市场和行业是不是该对他们有所惩罚和警示。但这些措施,目前都还是猜想。

所以,拿到数据,首先要评判数据可信程度,再成为依旧做评判决定。

最后,刷出来了繁荣有时像宦官伺候皇上,专挑你爱听的说。

人有一种心理现象,叫做确认偏差。其实就是就喜欢听想听到的东西,就烦那些本就讨厌的事情。作为品牌方广告,他们最先看到的,最好全世界的手机都在看我的内容。但是远远不能够,所以如果用几个数字骗的他开心,下一次还找我们来骗他们,就是新媒体公司最重要的工作。

其实,如果真的想看看这个号的广告价值如何,看看他们电商数据就好了,准确可靠的电商数据。

到此,午休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