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80%,都由你的自信心决定!
之前看哈佛幸福课,Tal教授说所有顶级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绝对自信。这种自信不需要别人的认可,也不需要自我鼓励,而是打心眼儿里觉得“我绝对可以”、“没有我办不到的”。
几年前我看过一部纪录片《秘密:吸引力法则》,里面的核心观点就是“你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这套理论与Tal教授的科学调查结果惊人的相似。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076/05997bb375c61c0b.jpg)
刚开始接触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觉得这是玄学,如果这是真的,那全天下人人爱钱,岂不是人人都会变成富翁?后来发现其实并非这样,大多数人虽然嘴上说着爱钱,心里却不这么想。比如每当看到贵一点的东西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天呐,卖这么贵,怎么不去抢钱啊?”或者“我穷,买不起。”
这其实就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实际上许多理财书都告诉我们,要通过愿望清单和梦想手账来让自己更自信,先说服自己相信“我一定能买得起”。
今天早上我读了秋叶大叔的《一定要坚持10000个小时吗?》,里面有一句话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大叔说“很多人的纠结的其实不是要不要坚持,而是担心坚持的方向自己没天赋。”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076/928b87d7332c096f.jpg)
这句话一下子让我想到了自己考研复习的时候,那时候我整整复习了18个月,要知道大多数人的复习时间大概只有3-6个月。我比别人早开始整整一年,天天抱着参考书跑图书馆,从开门坐到闭馆;周末还跑去上补习班,从早9点上到晚6点。南京的夏天像火炉,可我却在没有空调的宿舍里熬了两个暑假,一个人住在宿舍里复习。
为了坚定信念,我甚至放弃了保研的机会,一门心思复习。
可我这么坚持、这么努力、这么有决心,最终却还是落榜了,又灰溜溜地调剂回本校。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明白我为什么没考上,我觉得原因可能是我的脑子太笨,或者我的效率太低,但这一切好像又不是真正的原因。
直到今天早上读到大叔的这句话我才觉得豁然开朗,问题就在于我一直在给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
放弃的东西太多,我的心理压力就很大,一直担心自己考不上,担心自己到头来两手空空。因为不自信,我就总是怀疑自己不够聪明,别人说这本书有用我就看这本,别人说那份资料详细我就转头复习那个,根本没办法全神贯注。与此同时,我还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提前看看校招,万一真没考上,也不算没有准备。
因为自我怀疑,我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焦虑上,而不是心无旁骛地认真复习。正是因为这种不自信,我才会觉得自己不聪明,才会感到纠结,才会低效率。
回头看看那些比我起步晚,却如愿考上名校的同学呢?他们无不是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所以全心全力地复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076/1bea90167f7e235d.jpg)
自信心决定成功并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只有你相信自己,才能做到100%投入,而这100%的极致努力会帮你发现一些别人忽略掉的细节,别人没把握住的机会,最终这100%的自信就帮你赢得了成功。
END.
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