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不管教孩子”的勇气吗08
很多孩子不愿意学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看到父母不爱学习,他看到他的父母就是这么过来的,稀里糊涂,也很轻松,潜移默化对他产生了影响。当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把宝全都押在他身上时,孩子心里肯定不服。
实体书家长和朋友在楼下打麻将,让孩子“赶紧写作业,学习去,别在这儿呆着。”你觉得他上楼学习能安下心吗?
岸见一郎说,父母要做的事,其实很简单,用老子的话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不要乱作为,做好自己,少管孩子,学会无为而治。
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例子,家长性格开朗,看似大大咧咧,但是善良勤劳,任劳任怨;让孩子的事交给孩子去做,不多言不多语,他们未必知道“不管教”的教养方法,但是暗合了道妙。这样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几乎都很优秀,这里的优秀未必是他们都考上了好大学,而是有的考上了好大学,有的即便没有考上大学,也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这样的父母保护了孩子的生命力,让孩子的性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展充分展示。而那些整日担心孩子学习不好、没有前途,看管严厉,爱唠叨,每天安排指挥,压抑了孩子的生命力,导致孩子紧张直至崩溃抑郁,放弃自己。作为父母,真的是越简单越好。
父母对孩子,就是全心地去爱他、尊重他、感谢他、等待他。慢慢你会发现,你也轻松,孩子也轻松。
有点耐心,人生就是一场慢慢地长跑,一定要拉长战线去看孩子的发展和未来。
岸见一郎在书中还不断地强调,家长跟孩子说话要礼貌。孩子帮你做了事,一定要说谢谢,对孩子表示感谢,这点很重要。
控制住自己,不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什么“你就是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你就是一个懦弱的孩子,我对你失望极了”等等,给孩子下界定。对于“你从来都怎么怎么样,你根本就不会怎么怎么样”,伤害孩子人格的话不要说。
伤害孩子的话一旦说出口,对孩子的伤害程度和一辈子的影响极大,孩子本来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种价值感,一句话过去,掉在了地上,立即对自己产生怀疑。
岸见一郎说,家长要学会从孩子身上学东西,这是强迫我们去发现孩子闪光点的一个方法。
如果父母能够从孩子身上多角度总结出来优点,学到东西,那父母一定能发现孩子很多的闪光点。
岸见一郎在最后,讲给那些喜欢替孩子包办“一切事”的家长:没有努力获得的成功转瞬即逝,不要替孩子走捷径。
当你替孩子想办法得了一个区级或省级或全国某项大赛冠军,这种冠军得到后,兴奋,拍照,秀出来,发朋友圈,短时间就过去了。因为它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让孩子通过自己努力,通过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去获得属于他自己的成就。不要帮孩子走捷径,走捷径其实是忽略了最重要的成长过程。
孩子成长过程可能在那个弯路上,可能在那个起伏跌宕的过程当中,让他去体会人生真的需要什么。
当父母密切关注孩子,有什么事,给孩子“找个人说说,让他说句话,应该不成问题。”慢慢地,孩子觉得父母是“万能的”,只要遇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不是自己去思考出、增长,而是依赖父母。孩子这辈子也许都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挑战,那他成长能快吗?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跟父母有一场战争,如果孩子赢了,就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就是悲剧。
对于“不管教”的教养方法,读完岸见一郎的书,感觉并不复杂。我们要学会它,唯一需要的是勇气。就是当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所有的道理讲N遍,也没什么用。
但父母有勇气,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尝试,其实就是对孩子随心所欲想说的时候,忍住不说,去认真表达爱,并没有那么难。
另外,赋予孩子勇气,用尊重、合作和感谢来塑造孩子。
目前我们大量的家庭的教育,都在不断地重复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
“重复”的这部分父母,想想自己父母当年让自己好好学习,自己不听、抗拒,虽然曾经让他们内心产生过许多的痛苦。可是,等他们长大后,竟然觉得,我没听我父母“让我好好学习”的管教,现在自己当了父母,那就得让孩子好好听自己的。拾起父母对待他们的方法,又用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发生奇迹、不要走他们的老路、比他们活得更精彩。
走向“另一极端”的父母,他们曾经受到过自己父母严厉的管教,没有得到温暖和鼓励,身心受到极端的压抑。虽然他们从压抑中走了过来,但是对内心的伤害和摧残记忆犹新。这些人在养育自己孩子时过于放纵,不会“给予孩子勇气、尊重、感谢和合作”,这样养育出的孩子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当孩子性格成型,习惯固定后,家长会悔之晚矣。
每一个成年人,在长大以后都会有所反思,反思自己为什么有失败。每个人都有“觉得自己不完美、不够好、不够得志的那么一块。回顾、反思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大多数仅仅是浅层次的总结和反思。
一般就是想,“父母当年要求我读书,要求我上进,要求我考大学是对的。是我自己没听话,所以导致我变成了这样。”稍微深入一点去反思,可以这样想:“我为什么不听话?我为什么不愿意配合父母的要求?我为什么希望放弃我的人生,而不是让我当年就好好学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这个东西跟我父母的教养方法,有没有关系呢?”
很多父母不会想到这一层,所以生活中,父母就是不停地要求他的孩子考上上学重点大学。
是不是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小时候读书越差的人,在对待孩子上学这件事上越较真。不停地给孩子报各种班,孩子成绩不好,他心如刀绞,难受痛苦。
如果家长这时更加使劲地让孩子学习,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正好相反。
岸见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气》中没有废话,不讲理论,他直接了当地戳中读者,每一句话都硬生生地插到我们面前,直接给予。
感恩感谢岸见一郎,述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相当于又深刻领悟了一遍“不管教”的教养方法,收获多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