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舟旋: 用39年站成一道最美“堤坝”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杏坛皓月

2018年9月15日,一场被命名为“山竹”的超强台风来袭广东,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最高风速达到每小时 162 公里,是2018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在这场战天斗地的抗灾抢险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锋模范,在水文一线站点坚守39年的广东省水文局东莞水文测报中心水文勘测工陈舟旋,就是其中一道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美“堤坝”。

父亲说:坚持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你就赢了

“我生于水文世家,父亲与弟弟都是水文工作者。由于在一条小船上出生,于是父亲给我取名舟旋。”

从小跟随父亲到野外进行水文作业的陈舟旋,对水文工作既好奇又向往。1980年初中毕业后,他就决心投入水文工作。

“水文测报大多在荒郊野外杳无人烟的地方,与江河为伴,孤独寂寞是常态。工作虽然艰苦,但这么重要的工作总得有人干。”

“我们水文人测得的水位、降雨、风暴潮、咸潮等数据,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规划、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防洪、防旱、防风决策;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等重要领域。不为别的,就是觉得它特别有意义。”

入职水文后,父亲成了陈舟旋的第一个师傅,也成了他职业和人生规划的总设计师。父亲说:“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更不要半途而废,坚持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你就赢了。”父亲的言传身教,成了他坚守基层一线39年的重要信念和支撑。

在39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先是在东莞麻涌镇的大盛水文站工作,后来调到沙田镇的泗盛水文站工作。工作生活都在远离闹市的荒郊,期间他克服了多少工作上的孤单与冷清,生活上的艰难与困苦,已经无法统计,但他决意投身水文,把水文工作当作一生事业的志向从未改变。

既然选择了水文这一行,我就没想过打退堂鼓!

泗盛水文站位于东江南支流,往下约2公里就是狮子洋,作为东莞水文监测风暴潮的最前哨,它的水位监测和预报数据,是国家、省、市三级台风防御决策者参考的关键信息之一。而在非汛期的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泗盛水文站又肩负咸潮的数据测报,为当地居民用水安全提供重要信息。而陈舟旋平日所做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该江段的水位、降雨、风暴潮、咸潮等水文数据准确测算出来,及时整理并上报。

泗盛水文站其实是一间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两层小楼房,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住宿和办公都在同一个地方。这里离最近的村落约4到5公里,出入靠步行,只能一周去村里采购一次食物和日用品,直到1991年才通水通电。

回顾当时,陈舟旋说:“1991年以前,这里点的是煤油灯,吃的都是简单处理过的咸水,自己在屋旁种的青菜、养的家禽;用咸水洗过的衣服,全都是黄黄的。2005年,好不容易装了空调,但只有在热得受不了才会开,因为这里是工业区,水电费太贵。”

由于条件实在太艰苦,收入又低,原来有三位成员的水文站,在朱师傅退休后,另一个小伙子小蔡又跳槽离开。20多年来,就只有陈舟旋一个人独守泗盛水文站。

“2006年前,测报水位、计算水文数据……每天24小时都得有人值守,根本离不开人。”

在那段全天候、全年度无休的日子里,他曾连续6年没有回家过年,一家三口分居三地。直到2006年以后,水文测报技术升级了,他才真正享受到法定节假日的待遇,每月可回家一两次了。

“我做不了什么大事,就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既然选择了水文这一行,我就没想过打退堂鼓!”

一路走来,陈舟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坚守如初。

搏浪五小时,水文立头功

2018年9月16日17时,“山竹”在广东台山登陆,海水从珠江口向东莞腹地不断涌来。根据当时省水文局的专家预测,泗盛围水文站将出现百年一遇的水位,陈舟旋立即向东莞市政府作了汇报。

当天下午4时23分,陈舟旋接到上级电话:按照百年一遇水位标准设计的泗盛围站,水位即将超过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极限,自动监测设备即将停止使用,按照预案,急需人工测量和上报潮水数据。陈舟旋马上意识到这时的水位数据对东莞市防御风暴潮至关重要,挂断电话,陈舟旋拿起手电筒和手机,走向海边的勘测平台。在不到500米的路上,狂风夹着雨水迎面打来,身体也有点摇摇晃晃,每走一步都很艰难,稍有不慎,就会被大浪卷进海里,陈舟旋用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监测点。

由于风暴潮增水上涨过快,此时的勘测平台已成孤岛,四周都是涌上来的海水。陈舟旋从勘测平台内取出水尺,用绳子将自己系在柱子上,在海水中摸索着走到水准点。海水没过膝盖,海浪拍着胸口,很难站稳。陈舟旋一手绕过栏杆,一手立住标尺,靠着经验找到没入水下的水准点。在狂风暴雨中深入海水中的勘测平台,陈舟旋借助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尽量屏住呼吸,一次次记下水位数据。3.13米、3.18米、3.20米……水位一次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每隔5分钟,就要重复一次上述动作。18:10,泗盛站水位达到3.23米并持续5分钟后,为本站历史实测最高水位,超百年一遇。

水位逐步下降,当天晚上21:00左右,自动监测设备已恢复正常工作后,在海水中浸泡了五个小时的陈舟旋才撤回水文站。期间,陈舟旋共进行了32次人工报汛,为国家、省、市三级台风防御决策者提供关键参考数据。

5个小时的奋战,对于数十年如一日,见惯大风大浪的陈舟旋来说,不过短短一瞬,也不过是最平凡的“一件小事”,然而他的英勇身姿,却恰恰被当地媒体记者关注到,并用文字和照片定格下来。他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环球日报等客户端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关注。陈舟旋作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人形象迅速刷屏,超百万人为之点赞。

而最重要的是,据不完全统计,在“山竹”肆虐期间,东莞市安全转移146991人,妥善安置122727人,最大限度降低了损失,最大限度保护了全市8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与陈舟旋提供的精确、及时数据,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密不可分。

事后,东莞市市委书记感慨地说“水文为东莞市防御台风‘山竹’立了头功”。省水利厅许永锞厅长也作出了批示:“感谢水文局同志们的努力!感谢陈舟旋等同事的出色工作!”今年3月22日,在由广东省水利厅联合深圳市水务局、南山区政府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大型宣传活动仪式上,陈舟旋同志被授予“广东十大最美水利人”荣誉称号。

最让陈舟旋动容的是女儿的评价:“我慢慢理解了爸爸,毕竟爸爸将最美的青春都奉献给水文事业。日复一日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一点也不简单,需要很大的初心和决心,才能在基层站坚守数十年。爸爸虽然不是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我心中,爸爸是一个盖世英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