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影响了乔布斯的书——《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古代有位老人,老得没力气下田种地、操持家务。儿子想:“他这么老了,除了吃闲饭,啥都不能干。我还有老婆孩子要养,该了结了。”于是,他做了个大箱子,用独轮车推到了门前,对老人说:“父亲,你进去吧。”
父亲躺进了木箱,儿子把盖子盖上,然后往悬崖推去。到了悬崖边,儿子听到父亲在箱子里敲了一下,于是问道:“父亲,有什么事吗?”父亲答道:“你为什么不将我直接丢下悬崖,把箱子留下来?这箱子你孩子以后还用得着啊。”
这个故事有不同的版本,意思都差不多,老年人没用了,是被抛弃的对象。类似悲剧在资源丰富的现代社会虽不至于发生,但当今文化塑造的观念还是让大多数人认为衰老是一种失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在绞尽脑汁地与老去抗争。连90后都自称是“中年人”了,面对父母和自己不可逆转的老去,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准备。
也许,你可以读读《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这本书。
乔布斯说:“这本书对我影响很深刻,它改变了我和我的很多朋友。”
作者理查德.阿尔伯特,60年代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因离经叛道的行为被哈佛辞退。为进一步追求人生真义,他远赴印度灵修长达10年。这本书是作者在中风后所写,他慢慢地适应了新的角色,开始学习如何老去。
书中的一些观点给我这个中年人也带来了不少启发,分享如下:
1.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从容貌到体型
一旦上了年龄,对日渐发福的体型不满是许多人痛苦的根源,这使得许多老人不顾一切地抵制老去。如果节食和锻炼不奏效,有人甚至不惜动刀,想尽办法来隐藏自己的年龄。
不服老,不接受自己老去的样子。对身体老去的恐惧,归根到底是对死亡的恐惧,因为老意味着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前几年开始,我的发际线越来越高,头发掉得厉害,用了各种防脱洗发水、国内国外都有,可是都没有任何用处,焦虑让我头发掉得更快了。
终于有一天,我对自己说,去它妈的,爱掉不掉,又死不了,担心什么呢?
一次,一90后同事看到我年轻时爬华山的照片,惊呼,“原来你年轻时头发这么茂密啊?”我笑骂道,“你以为老子生来头发就这么少啊?”
体重的增加,体能的下降,容貌的衰老都是中年以上的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者建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不妨慢下来,改变节奏。40岁的人就别去和20岁的比体能了,也别去和自己20岁的照片比较。
学会接受,方是解脱。
2.学会摆脱“成就思维”,战胜失落感
我们的主流文化是一种“成就文化”,人们尊重富人、事业有成的人,社会地位越高,越有价值。这样一来,等到了老年,社会剥夺了你成就事业的机会时,人就会感到失落,无价值感。
人们没有意识到成就和认同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它终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再位高权重的人,当权力的光环褪去后,不过是一个退休老人。
因忙碌和高效率受人称赞后,一旦无所事事,你会有一种负罪感。
其实,老年的无所事事,可以说是一种自由。这份自由是靠岁月的积累,沉淀而成。
在普通人眼里,老年人是固执、不接受新事物的代名词,是一种悲哀。
可是,有心理学家认为,只有你预期停留的时间越长,探索新事物的价值才越高。
年轻人来日方长,就应该多探索,多接触新东西。可是专注于探索,就意味着没有那么多的收获,就像那只掰包谷的猴子。中年后,就要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专注于收获。或者说,一边探索,一边收获。
而老年人已经完成了探索,他们知道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情是什么,和哪些人相处最愉快,哪些食物最好吃,他们已经没有了探索的必要了,只要享受人生就行了。其实,这是老年人的理性选择。几乎所有的人,年龄越大,会越趋保守。
如果他们能摆脱成就思维,淡泊名利,享受人生,把时光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那朵时间的玫瑰也会尽情地绽放。
3.老人也可以退而不休
如果说无所事事是老年人的权利,但总有一些人永不放弃探索。
褚时健从狱中出来,开始种橙子的时候,已经75岁了,橙子挂果需要6年,75岁的他,在期待81岁的成功。
美国有一个妇孺皆知的老太太——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画,成为知名画家。老太太是“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最鲜活的例子。
当我们老去后,可以享受成就,无所事事,也可以继续探索,那是老年人的自由。
4.多犯错,让此生无悔
85岁的老人斯泰尔写道:“如果此生能重新来过,我要多犯几次错。我要好好放松一下,去健健身。我会比现在傻气,不用凡事都那么较真。我要去爬高山,去游大河。我会扔下健康的谷物和豆子,狠狠地吃冰淇淋......我会有舞就跳,看到花想采就采,好好享受这一刻。”
据一项在养老院的调查显示,老人们最后悔的都是自己一生中错过的事,而不是做错的事。
对于老年人来说,错过了也就错过了,没有必要耿耿于怀。
漫漫人生路,谁不错几步?
对于年轻人来说,趁此生未老,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吧,让老年时少一些遗憾。
5.学会适度依赖别人
依赖别人是多数人的一大心理障碍,尤其是按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来评判。由于人们看重的是自主和独立,依赖别人,需要帮助会给人一种渺小、脆弱的感觉。我们鼓励帮助别人,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
作者中风后,虽然爱车如命,却开不了车,很不开心。后来,他转变了态度,这样想:“好啊,我的宝马有司机了。这下我可以好好欣赏一下风景了。”作者对旅程津津乐道,为他开车的人也乐此不疲。他快乐,对方也快乐起来了。
学会从灵魂的角度看待依赖别人这件事,你会有一种释然感。你会忘掉无能的"自我”,而看到灵魂间相互的关爱。
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的七个习惯》提到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互赖是一个比独立更为成熟和高级的概念,单枪匹马在这个协作的社会已经很难行得通了。
6.别担心变老,有的人还没有机会变老
乔布斯说过,“有时你会特别害怕失去某些东西, 想避免陷入这些深渊,我知道最好的办法是:记住,我们都会死去”。
我在去公墓祭拜祖先的时候,发现那里的逝者大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但也有少数年轻人,其中一个女孩还不到20岁,碑文上刻着“生如夏花般绚烂,逝如秋叶般静寂”,年轻的生命,还未绽放,就已凋零!
多可惜啊,我叹息到。
So, 不要担心自己变老,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机会变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多美的人生境界啊,不胜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