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读书 |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康老师读书 |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读《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有感
☆ 康磊
做了二十多年教师,不时也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每天与学生上课,我过得有意义吗?
我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什么?
我与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了什么?
难道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教会学生,每节课都过得有意义了吗?
课堂到底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355/4e5f6b1df6fb703e.png)
在最近阅读《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时,这些问题,再次让我反思。
书中,作者王跃认为课堂是一个“生命有机体”。
他“用哲学家般的宏观视野来思考课堂、用工程师般的精密思维来解构课堂,用艺术家般的细腻风格来优化课堂”,观点新颖,既有理论提升,又有实例阐述,让我耳目一新。
在第一章,笔者提出了自己对课堂的认识。从表面上看,课堂即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场所,然而,透过其表,作者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要素都在“生长”着。知识、能力、情感、学生、老师……可以说一切与课堂有关的因素,有生命意义的场所里成长。
我也在思考:我们总是感叹,医生是越老越吃香,而教师却是越老越不值钱,越教越不会教,为什么?难道我们的教育生命与教育资源越来越萎缩、越来越减损吗?
我想:究其原因还在于,很多的教师在自己一节节的课堂中,只看重教材、只看重分数,只看重成绩,并没有使自己的知识充盈,让自己的能力提升,令自己的情感丰富,没有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体验生命的拔节。只在作着过时知识的二传手,这样的教学只能算作培训,与教育无关!
所以,作者说教师“既要深入课堂,又要跳出课堂”。即站在全局的观念下,去高屋建瓴地重新认识每一节课,每一次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我觉得,课堂就是一片天空,在这里,时间一空间交汇,教师和学生,是这天空中漂浮着的两朵云。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吸收天地的精华,丰富自我,不断变化成长,进而演化成雨水或者变幻成其他多彩有形状,让自己的生命升华为更美妙的景致。
在这里,师生有各自节奏,有各自的结构,有时在不同的云层,有时又相互碰撞出电光。这里是各自展现自我的平台,这里是各自丰富自我的时空。
把课堂作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一起走进文本,优化课堂的各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像工程师那样来解构课堂,明晰结构,探讨功能,把学科 的总目标,与每一节课的目标衔接,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与总能力发展相结合,认真对待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注重各个细节的成长,才能从点滴细节上看到师生的进步和提升,才能从每一节课的交流中看到师生的成长与成熟。
师生在课堂上成长,成为彼此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