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往浅游散记——遗问老子故里
怅别老子故里后,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身影,一直在我心中徘徊。
作为神的老子就不提了,因为神的来去,本非俗常所能理解;而作为常人的老子,其何所来,这个问题我却挥之不去。
总觉得,老子及其《道德经》之来,有着不见前承之因而似平白无故即横空出世的奇怪,从文化传播传承的角度讲,这中间应该有着文化存续方面的记忆缺失。
或有说,老子之来,与他当过“国家图书馆”管理员的经历有关。守着那么多知识的库藏,人有条件“自学成圣”而横空突现,老子自在例中。但同时问题又来了:这些子“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册书又是哪里来的?其中所体现的文化源流又是何来何往的呢?图书濡染的老子,不也正在承前启后的源流之中吗?
老子故里的古井倒是另外有一条线索,似乎可以为老子来处确实被缺失佐证:传说孔子曾寻访到老子故里,向老子问礼。这就是说,孔子当然有其独到独创处,但孔子并非横空突现,而是有着学习他人的来处。而如果我们把《道德经》和《论语》二者比较的话,显然老子的思想和哲学表达和表现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二者之间的这种差异,可以说明,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如果确系历史真实也属正常。如此,孔子之于文化源流,也就不存在老子那样的突兀,同时反过来也让老子之来备显孤独。
还有庄子,怎么也就平地一声雷似地就突现了呢?还有墨子,还有……
当在地图上分别把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孟子等古圣贤的故里找出时,依次是鹿邑,蒙城,滕州,邹城,曲阜等地。把这些故里之间连线,一个有趣的图形出现了:它们形成一个环微山湖东南方向的半圈,而且各点间距离大致相若。
老子故里门前的圆日形水池半圈西南端的鹿邑,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些跑偏。但是,如果把争议自己才是老子故里的涡阳换上去,则跑偏的线条趋向周正匀称。
我不认为,连线出这样一个圣贤故里的半圈,纯属偶然。孔子可以从这个半圈的东北端跑去西南端问礼老子,让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半圈乃一个源远流长且多元文化融会贯通的文化带曾存在和发达过历史印记。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产生出杰出人物的文化带?环湖(古时的微山湖应该很大,鹿邑或涡阳、蒙城、滕州、邹城、曲阜这些地方,当时临湖的距离或许也差不多)而河流纵横,食有鱼虾,舟楫方便,是一个原因?如齐如鲁如楚如蔡等多国交界或临近而有多元文化碰撞交汇集合是一个原因?
不管什么原因,文化带都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很多人的文化集合,或者说是很多文化的人际集合,再或者是多源流文化的历史集合。正因为有这样的集合,文化带才会有相较于其他地带更为密切的文化交流交集与传播传承。惟其文化氤氲蔚然,也才会诞育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孟子等圣贤。
贝币石,,我看更象长裾飘然的老子所以说,老子不可能是凭空而来。只是由于世道变乱人事播迁,曾经的文化带风流云散,滋养过他的文化,影响过他的前人往事都已被历史湮没沉埋了。
真想知道,老子师从过什么人,交往过什么人,研读过什么人。
可惜,这些只怕永远不可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