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书语|| 读《论语别裁》——失意也不能忘形
《论语》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南怀瑾说,根据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 再加上一句,“失意忘形”。是啊,得意不要忘形的道理很多人都懂。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的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失意忘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修养,达到这步修养太难了。所以子贡讲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确是不容易,很难得。可是孔子并没有给他九十分,只是“可也”而已。下面还有一个“但是”,“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你做到贫了、失意了不向人低头,不拍马屁,认为自己就是那么大,看不起人,其实满肚子不够;或者你觉得某人好,自己差了,这样还是有一种与人比较的心理,敌视心理,所以修养还是不够。你到了富而不骄,待人以理,因为你觉得自己有钱有地位,非得以这种态度待人不可,这也不对,仍旧有优越感。所以要做到真正的平凡,在任何位置上,在任何环境中,就是那么平实,那么平凡才是对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像你所说的那样,只是及格而已,还应该进一步,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安贫乐道。
有些朋友很了不起,很清高,聊天时常常问起:“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我说:“我个人不完全同意你,你是很清高,不过有一点苛求清高。”一个人是应该清高,但有人是苛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好礼不一定仅仅讲礼貌,而是在学问做人各方面随时虚心求进。加入一个真正富有的人,能够不断追求学问,不断讲究做人做事的道理,实在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