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文学社随笔经典散文

回车巷遐思

2021-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侯永生

河北省邯郸市内有条陋巷,曰回车巷。据传,此乃当年蔺相如回车避让廉颇之地。

其实,经过无数朝代更迭及岁月风霜,“多少楼台烟雨中”,一条小巷焉能留存?尽管有此疑问,然我宁肯信其有,相信它就是“将相和”的原生舞台。

站在巷口的石碑旁,我将目光伸向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看到了诸多发生在这个古都的故事,它们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平原君的尊贤重士、燕国少年的“邯郸学步”,还有勇于自荐的毛遂,纸上谈兵的赵括……

面对回车巷,我看到了许多,也想到了许多。

我惊诧于蔺相如非凡的胆识。古往今来,有胆有识的人不少,但像蔺相如那样既有大智,又有大勇的不多。荆轲算是有胆有识的,但“图穷匕首见”后终被秦王所害,何也?谋不周矣;晏子亦算有胆识的,回敬楚王的话也让人觉得解渴,但终究没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气慨。

蔺相如的胆识初显于同缪贤的对话中。缪贤触犯王法后,自以为同燕王有关系,想逃亡到燕国。蔺相如劝他三思,对他说,赵强而燕弱,您那时又得宠于赵王,故燕王想结交于您。现在您亡赵走燕,燕畏于赵,必将您捆绑归赵矣。您不如主动向赵王请罪,或许能获得幸免。缪贤依其计,果免于罪。

蔺相如的胆识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蔺相如抱璧倚柱的雄姿,听到了他怒斥秦王的吼声:“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大王如要强行索璧,吾头将与此璧俱碎于柱矣!”

我钦佩赵惠文王的不拘一格。蔺相如原只是缪贤的门客,惠文王并不以其地位低微而小视,而是敢于大胆启用,让其尽展才能。惠文王的确是独具慧眼,蔺相如对赵国的贡献是无人能比拟的。可以说,启用了一个蔺相如,大大提升了赵国的国威。

“完璧归赵”不久,赵与秦在渑池相会。在这个故事中,我又看到了蔺相如以牙还牙的正气:秦王让赵王弹瑟,并让史官记之。相如亦让秦王弹瑟,同样让史官记之。相如的大智大勇再次得到完美展现。

两次大功后,蔺相如被拜为上卿。

赵王给予相如这样的高位,自是有人不服。廉颇便是一个。他认为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功”,怎能屈居“以口舌为劳”的相如之下?

对于“将相和”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无需在此重复。我只是想,赵王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蔺相如提到无人能比的高位是否合适?“完璧归赵”一事发生在惠文王16年,即公元前283年,那时蔺相如仅是一位普通的门客。而“绳池相会”一事发生在公元前280年。短短的三年时间,蔺相如便从一介布丁变成上卿,这样的晋升速度是否太快了?!难怪人家老廉不服。

然而,静下心来细想想,你又不能不钦佩赵惠文王的用人之道。从这里,我悟出了什么叫:“不拘一格”,什么叫“用人为贤”。假如惠文王只认出身,只用亲戚,或者说嫉贤妒能,卸磨杀驴,那赵国的历史、甚至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将是另一种写法了。正是因为有了赵惠文王这样英明的君王,我们的青史才如此丰富多彩,光焰照人!

一阵寒风袭来,我不由一阵颤粟。我想到了赵国从惠文王后的迅速败亡。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到前228年,短短的34年间,赵国便从强盛到灭亡。何也?从外部原因看,是秦国统一的战车势不可挡,这是历史的大潮流;从内部原因看又是什么呢?廉颇、蔺相如时代因为君臣互信,将相融和,上下一心,战无不胜,秦人不能奈何。而廉、蔺之后却是君臣相疑、将相不睦,各怀异志,未战自乱。赵国的“内乱”始于孝成王。孝成王即位后,最大的失误就是宠信奸臣郭开,罢免老将廉颇,错用后生赵括。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被秦将白起杀的大败,断送了45万赵军的性命,令赵国元气大伤。悼襄王时,又听信郭开的馋言,继续排挤廉颇,打击李牧、司马尚等老将,使赵国失去了可以依赖的忠勇之士,更失去了“人和”的社会基础.

历史是过去和现在的对话。邯郸是一座承载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胡服骑射”体现的“开放”精神,“相如回车”彰显的和为贵的大度,平原君的礼贤下士等等,作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被推崇,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