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清晨20220823——育儿育己:与其仰望别人,不如精雕自己
很喜欢的一段话——
一个女人的自信,一半来自阅历和价值,一半来自自律和颜值,与其仰望别人,不如精雕自己。
既能做风雨里单手打方向的女人,也可以是副驾驶上喝酸奶的小朋友。
买得起喜欢的东西,去得了想去的地方。可以做一颗糖果就能收买的小女孩,也可以做座金山换不回的女英雄。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个东西,一个是价值感,一个是归属感,价值感来自于被肯定,归属感来自于被爱。
有能力生活,有资格被爱。
凝飞早练晨读20220823家庭教育心理学习分享——为什么要吃高级的苦?
什么是低级的苦?什么又是高级的苦?
有一句话可以诠释:
穷人吃得了生活的苦,但吃不了奋斗的苦;相反的,富人吃得了奋斗的苦,却吃不了生活的苦。
作为富人,把终身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深夜加班,但卓越奋进;压力巨大,仍迎难而上。
吃尽无数苦头,只因为,富人吃得了奋斗的苦,却吃不了生活的苦。
而作为穷人,可以接受没有空调的房间,蚊子叮咬也没有问题;
可以将一桶鸡蛋,坐火车携带2000公里以上;
可以为了省一元钱,步行一公里。
但不喜欢学习知识、读书、拼搏。所以,穷人吃得了生活的苦,却吃不了奋斗的苦。
1.让孩子吃低级的苦,那他只配得到低级的乐
吃苦和享乐是一对反义词,同时,它们也是共生的关系。
如果你认为让孩子吃野菜、住山区是吃苦,那么相应的,孩子渴望的乐,就是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物质上的匮乏是低级的苦;
如果你认为徒步穿越沙漠、去少林寺打拳是吃苦,那么相应的,孩子渴望的乐,就是吹着空调睡觉、葛优躺——纯粹体力上的折磨也是低级的苦。
这些低级的苦,对应着低级的乐,不过就是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要求,不过就是吃喝玩乐,有多大意义?
所以,让孩子“吃苦”,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淡定心态……而这些,是要吃更高级的苦才能得到的。
比如,刘国梁女儿得了世界高尔夫少年组冠军,乔布斯女儿赢得马术比赛冠军,马伊琍大女儿是全国拉丁舞比赛冠军,李湘女儿才9岁一幅画就能拍出12万元的高价……
这些事件都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在持续的训练中“吃苦”,最后获得引以为傲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贵在坚持”。这才是“吃苦教育”的目的,这样的“吃苦”才有意义。
因为它伴随着成就感,激发人愈发积极向上的心态:
越是极苦,就越能享受极乐。这乐趣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努力得到的认同,是有尊严的,是令人骄傲的。
2.吃高级的苦,培养成长型思维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
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没有一个是被家长、老师逼着学习的。
他们都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持续不断地学习,并乐在其中。
这些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有着强大的内驱力,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因此越战越勇,最终走向成功。
而吃高级的苦,正是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机会。
比如,坚持不懈的挑战。
网上有一个视频,一个日本男孩不断挑战跳箱,让人印象深刻。
他奋力奔跑,一次一次尝试。
每次失败之后,都调整助跑速度、步伐、起跳点、跳跃姿势。
失败并不可怕,擦干眼泪,再来一次。
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注视下,男孩跃过了跳箱,挑战成功。
现场掌声雷鸣。
显然,这个男孩拥有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让孩子拥有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的力量。
可以相信,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他还会像跳箱一样,跃过一个又一个困难。
生活中的困难,也是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