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7疫情期间上《邓稼先》
1课前作业反馈
学校从来不是超然于现实的封闭场,学习也从来不局限于课本。
——上海教育专家徐红《给学生的一封信》
因为是网课,所以我更注重作业反馈,并且要求学生写下笔记。
昨天是让学生搜集疫情期间的十位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同时搜集十句疫情期间值得思考的话语。
1.1学生问题
有学生提到了李文亮,写他感染病毒去世。对这个人物的事迹概括不够典型,李文亮的典型事迹是作为疫情“吹哨人”,他说出真相并接受采访的意义。
有学生为了表达观点,写到“xx的牺牲让他成为了最美的自己”,我特别和学生强调,他们的牺牲是为他人,为国为民,为责任,为担当,但绝不可能为自己。
中学生应该对社会有更准确的思考,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一次次小练笔为学生所纠正的。其实这种纠正花不了多少时间,课前三分钟基本都说完了,但是,在一次次纠正中,学生获得了指引和思考,这就是意义。
1.2学生搜集的好句
1.所谓伟大,就是平凡人在本可以保持沉默的时候,拼尽全力燃烧自己,为世界发出微光。
2.作家方方: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2课堂
2.1导入
基辛格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位“保护”我们的科学家——邓稼先。
2.2上课
一、他的选择
介绍杨振宁和邓稼先。比较他们的年龄,邓稼先62岁,已去世34年,杨振宁98岁,还健在。杨振宁享誉国内外,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
你选择邓稼先的人生还是杨振宁的人生。
邓稼先会怎样选择?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二、他的性格与品质
问题:通读全文,找出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热爱祖国、贡献巨大、极度负责、坚持不懈(第二部分)
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纯”、朴实(第三部分)
认真、谨慎、为人忠正、实事求是、严谨、胸怀坦荡、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等(第四部分)
为国家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危难面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工作极端负责、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第五部分)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第六部分)
三、他是“非常之人”吗?
讨论:司马相如说:“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请讨论邓稼先是非常之人吗?
答案不唯一。主要是认识到邓稼先他是平凡人,但是他成了“非常之功”,在于他的有方向、有意识的前进。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在于他的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于他崇高的爱国情怀。
四、作者如何写出他的“非常之处”
1、小中见大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2、句式多变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
(2)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3反思
如果重新去上的话,会紧扣课文最后一段:
一、他的选择
二、他的人生道路(读他的经历,谈他的选择)读第二部分
第一次选择 1950年立即回国
第二次选择 1967年继续工作
多次选择,始终不变的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他的性格与品质(以小见大的手法,对比)
按照句式回答:邓稼先是——
四、你能这样估价自己的一生吗?为什么?